返回首页

证券股B等6只分级基金涨超4% 全会落幕关注啥

新浪财经

  10月30日,两市小幅低开,全天宽幅震荡,至收盘,沪指跌0.14%报3382.56点。分级基金方面,316只基金164只收红,证券股B等6只基金涨超4%。公私募认为,3400点附近持续的缩量盘整,主要是消化前期上方抛压、清洗近期获利浮筹以及观望新热点的出现,券商股可能接过中小创的接力棒,带领大盘实现第二波突破行情,操作策略上,建议重点关注低估值个股以及年报高送转预期标的股。

  市场:沪指跌0.14%报3382.56点 证券股B等6只基金涨超4%

  A股市场:10月30日,两市小幅低开,后快速下探,震荡回升,冲高后回落。最低探至3346.59点,最高冲至3417.20点。截至收盘,沪指跌4.76点,跌幅0.14%,报3382.56点,创业板跌7点,跌幅0.28%,报2478.28点。板块方面,婴童概念以6.17%领涨,船舶、风沙治理领跌。两市949股飘红,逾69股涨停。成交量方面,两市共成交8025.5798亿元,较前一日有所增量。

  基金方面:与二级市场相对应,上海基金指数涨0.50点,涨幅0.01%,报5789.14点,总成交额为413.2250亿;深圳基金指数涨4.70点,涨幅0.07%,报7224.42点,总成交额为85.9133亿。场内基金方面,974只基金424只收红。分级基金方面,316只基金164只收红,1000A以9.93%领涨,证券股B、券商B级等2只基金涨幅4%以上,钢铁B、医疗B及军工股B跌幅相对靠前。

  公私募基金:全会落幕行情重启 券商股或带领大盘实现第二波突破行情

  南方基金杨德龙:3400点缩量盘整 券商股或带领大盘实现第二波突破行情

  南方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杨德龙表示,中共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激发了投资者对二孩概念股的追涨热情,今天中顺洁柔、天润乳业、贝因美等多只相关个股出现涨停。“预计还会再炒作一两天,但是不会炒作太久,毕竟市场对放开二孩有预期,这些个股已有一定上涨,再往上的空间不大,投资者要注意追高被套的风险”。也是券商股来推动今天大盘的反弹,,券商板块的利空在三季度已经消化完毕,现在市场成交量放大,两融余额重回万亿之上,券商的创新业务比较多,两融、新三板,并不完全依赖经纪业务,券商股可能接过中小创的接力棒,带领大盘实现第二波突破行情

  针对大盘在3400点附近持续的缩量盘整,杨德龙认为,大盘在3400点附近会出现一定的震荡,此前股市大跌的时候3400-3500点附近有很多套牢盘,市场要冲破这一筹码密集区域需要充分的震荡和换手。同时宏观经济比较低迷,影响投资者的信心。

  巨丰投顾:全会落幕行情重启 市场总体反弹格局有望延续

  今日,二胎概念席卷市场,概念股全线飙升下,其它题材股分化严重。而互联网以及证券板块的崛起,有效遏制市场走弱迹象,成功助推股指上行,也再次表明此处下跌空间之十分有限。盘面上,随着五中全会的落幕,市场前期热点预炒告一段落,近期连续震荡主要是消化前期上方抛压、清洗近期获利浮筹以及观望新热点的出现。目前看,随着成交量的连续萎缩,这种整理有望快速结束。

  尤其是在会议的落幕下,市场新的热点有望随时呈现,而增量资金也将在观望中逐步介入,市场总体反弹格局有望延续。总体上,巨丰投顾郭一鸣认为,无论是前期的央行“双降”,还是明年的养老金全线入市启动,市场总体向好迹象以及较为明显,目前就是持股捂股的绝佳时刻,而适时的调仓换股以及捕捉热点仅是短线操作需要的。至于机会方面,建议重点关注低估值个股以及年报高送转预期标的股。

  今日消息面上,1、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五中全会29日闭幕,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国家卫生和计生委就“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答记者问时表示,实施全面两孩政策,短期可以直接拉动对妇幼健康、婴幼用品、托幼服务、教育等领域的消费。长期看,到2050年,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将增加3000万左右,有利于稳定经济增长预期。

  3、李克强对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电视电话会议作出重要批示,望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创新水利投融资体制机制,发挥国家投资作用,吸引带动更多社会资金,并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扎实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着力健全水利建设、管理和运行的机制,确保农民长期受益,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4、“泛亚事件”所引发的连锁反应还在继续,监管层对现货交易所整顿再启。5、明年风电标杆上网电价或减2到3分 降幅仍在讨论中。6、中国神华(15.09, -0.13, -0.85%)30日早间紧急公告,董事会获悉,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品刚先生于2015年10月29日去世。目前,公司生产经营正常。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