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王亚伟、陈扬帆等知名明星基金经理纷纷折戟私募基金

私募工厂

  厂长的话

  公募明星转私募后纷纷水土不服,越是大牌的越是不服,王亚伟、王海雄、陈扬帆、曹剑飞,不管你是明星经理,还是基金男神,通通都要栽

  王亚伟:公募一哥变身踩雷王

  作为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转战私募以后,却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踩雷王!

  7月6日晚间,停牌一年的随视传媒宣布重组失败,并于7日复牌。虽有7名做市商保驾护航,随视传媒仍然难免暴跌命运。盘中最大跌幅高达82.5%,尾市虽有所反弹,但收盘跌幅仍然高达74%,价格从停牌前的每股20元直接到了5.20元,全天换手率高达15.84%。

  随视传媒在2015年5月底开始做市,2015年6月16日盘中一度超过50元大关,但受主板市场股灾拖累,随视传媒在6月下旬进入暴跌模式,至7月8日停牌前已经较6月16日最高价下跌超过50%。

  而王亚伟旗下的千合投资正是在随视传媒做市后认购其定增股份的。根据2015年6月公司发布的股票发行情况报告书,千合投资当时以30元的价格认购了32万股,斥资960万元。

  除了随视传媒,王亚伟旗下多只产品还重仓一汽系个股,6月初,一汽轿车(000800,买入)(000800,)、一汽夏利(000927,买入)公告无法完成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拟延期3年履行,复牌双双跌停。一汽轿车一季报显示,由王亚伟掌舵的昀沣基金、昀沣3号分别持有3075万股、1278.57万股的股份。

  从基金一哥变成踩雷大王,王亚伟转私很不成功!

  前华夏基金首席投资官王海雄:7只私募6只清盘

  王海雄,在华夏基金4年多时间,从管理一只基金到同时管理四只基金,从20亿管理规模到280亿管理规模(对比:泽熙资产约300亿),从一名基金经理到华夏基金投资决策委员会委员、投资副总监、公司首席投资官,期间又荣获明星基金经理奖、金牛基金经理奖。

  去年年初辞职,当年6月自创百毅资本,随后却演绎了公奔私后水土不服的经典案例。去年发行的7只产品,6只已提前清盘。

  而目前,仅存的独苗百毅成长1号证券投资基金,也正面临基金经理流失之痛。今年4月5日,百毅资本一纸公告,旗下长青1号和成长1号同时变更基金经理,前者由王海雄和邓彬彬变更为王海雄和闫小龙;后者由邓彬彬变更为闫小龙。邓彬彬是原华夏基金基金经理,跟随王海雄出走不足一年,即分道扬镳,于2016年4月加入国投瑞银基金(博客,微博)专户投资部。

  基金男神陈扬帆:用非常规方法提取过亿报酬

  陈扬帆,被媒体誉为基金男神,名声鹤立始于2014年上半年,其以管理的公募基金获得季度冠军、上半年亚军等荣誉,确立了自己的行业地位。

  陈扬帆于去年年初离职,随即创立猛犸资产,当年3月开始,前后发行私募产品31只,现7只已清盘。

  不过对陈扬帆最大的质疑,并非产品清盘,而在于他的诚信和业内口碑。今年3月,其私募基金投资人对外爆料:陈扬帆在没有做任何信披的情况下,通过非常规方法提取业绩报酬过亿。

  随后,基金业协会介入调查,称支持投资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并将根据调查结果,坚决查处违反法律法规和自律规则的行为。

  产品清盘事小,行业口碑毁坏事大。

  前中欧基金投资总监曹剑飞:从老东家挖走大量客户

  曹剑飞,先后在泰信基金、华宝兴业基金、农银汇理基金担任基金经理和投资总监一职,任职农银汇理基金期间,其掌舵的农银汇理行业成长(660001,)基金五年多时间累计收益率排名市场第一,名声大噪。2014年4月加入中欧基金后,担任投资总监和事业部负责人,再度成为焦点。

  今年4月,曹剑飞离职奔私,所在私募名为上海源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曹剑飞担任董事长,也是其法人。但有意思的是,这家私募于2014年7月29日就已经成立,并于2015年1月29日完成登记备案,且已经发行云飞源实对冲1号等多个产品。据业内介绍,曹剑飞“早已身在曹营心在汉,挖公司客户,引发不满”

  为什么公转私以后那么多的水土不服?

  厂长认为,公募明星转私募后纷纷水土不服,越是大牌的越是不服,主要有两个关键原因。

  第一:失去了公募的强大投研力量支撑,露出了真实实力。事实证明,过去并不是那些基金经理有多牛逼,而是他们背后的平台厉害。离开了这些明星经理,大公司们还是大公司,明星经理们却不再是那个明星。

  第二:整个行业过于浮躁,大家都是在是想赚快钱。不少基金经理本身基本功并不扎实,但在牛市中依托大公司和好行情为投资者赚到了一些钱。于是就开始心浮气躁,想要转投私募,赚到更多的钱。

  曾有人说过,委托理财是仅次于婚姻的信任关系。厂长希望我们的私募行业能够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真正用心做研究的经理人,能够长期为投资者服务!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