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夏春:低风险股票缘何收益更高

夏春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金融行业中,一般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但在近期的诺亚研究结果表明,低风险股票组合能带来更高的收益。

  首先,介绍一个让人感到意外的发现,最低波动率指数表现远远好于市场表现(从2000年截止到今年7月15日,100元投入,最低波动率策略赚到182元,而标普500和MSCI世界指数只分别赚到50和24元)。传统教科书清楚地写着“高风险,高回报”难道是错的?

  关于低风险股票的将来回报更高,目前主要有四种解释。

  第一种解释是“杠杆厌恶/限制说”,由于主流金融机构对于杠杆交易有限制,因而倾向在投资组合中给予高风险资产较大的权重,因为理论上这些资产的回报应该更高,但大家都这么做的话就会推高买入价格,降低未来回报,个体理性发展成集体的非理性。反过来,那些不受杠杆限制的投资者则可以享受低风险资产现期价格低、未来回报高的好处,而且他们还可以通过加杠杆来放大回报,典型的例子包括杠杆收购交易、货币利差交易以及近年来名声大噪的“风险平价”投资。

  第二种解释借助行为金融学的“彩票偏好说”,也就是投资者倾向于高估小概率事件,彩票的中奖率极低,但乐此不疲的彩民人数众多。高波动率股票的回报表现类似彩票,虽然大多数时间回报低甚至亏损,但依然有赚大钱的可能性,吸引了许多投资者参与。而这种偏好并不局限于散户,专业投资者也常常抵挡不了彩票型股票的诱惑。近期有研究显示,相对其他解释,“彩票偏好说”的对低风险股票的高回报的解释力最强。

  第三种解释认为资产管理的“委托——代理”关系造成了职业基金管理人宁可让自己股票组合紧跟其对应的指数,因为共同基金行业的游戏规则不是比谁的回报更高(做到这点就要偏离指数,但风险很大),而是比谁和指数之间的跟踪误差更低(对冲基金等另类资产管理人不比跟踪误差,比绝对回报,但他们的规模在整个资产管理行业还是非常小的)。由于大部分市场指数里面低风险/贝塔股票占的比重并不高,职业基金管理人只能买入和指数成分股风险/贝塔接近的股票,而大家都这么做的话导致低风险股票的价格偏低,从而更有机会在将来实现高回报。

  第四种“分析师过度乐观说”认为麻烦是股票分析师造成的,他们对高波动率的股票过度乐观,常常做出盈利高增长的预测,而这会吸引投资者买入这些股票,推高其现价,却以未来低回报为代价。

  诺亚研究认为,2015年底美国加息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分化,人民币贬值的预期加速市场对于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心。2016年股票市场以最差表现形势开场,资金纷纷涌入到几类资产进行避险:政府债券、企业投资级债券和高收益债券、黄金、日元、高股息股票,还有一个就是普通投资者甚少听说,而机构投资者趋之若鹜的最低波动率ETF。原因很简单,最低波动率股票是最类似债券的股票,往往同时具备高股息,而前面已经提到最小波动率策略具有抗跌特征,在2000年和2009年后市场波动剧烈、投资者情绪不稳的时候往往先于其他股票获得青睐。在英国退欧公投后两周内,最低波动率策略、趋势和质量策略都出现跳升。

  来自贝莱德的数据显示,2015年6月1日到2016年6月1日,全球流入最低波动率策略的资金高达171亿美元,远远超出其他因子投资策略,其中最大的几只最低波动率ETF光今年流入的资金就达到成立以来的40%-60%,而他们的涨幅基本都高于10%,其中主要投资标的公用事业类股票回报更是超过20%。

  MSCI也在日前发表报告,指出目前美国最低波动率ETF和标普500的价差高出历史平均的一个标准差,虽然不能说太贵,但也并不是买入的好时机。只不过,如果接下来美国股市出现抛售下跌的情况,则这类ETF会更受追捧,变得更贵。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