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6124点十年 追忆“基情”燃烧的岁月

吴娟娟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07年10月16日经历了两年的牛市,大盘冲上历史高点6124点。追忆高点,亲历者说,那是基金销售的黄金时期,“基情”燃烧,单只基金单日认购金达千亿,渠道追着基金跑。

  十年之后,回顾往昔,基金销售与业绩矛盾依然存在,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

  单日基金认购逾千亿

  2007年下半年,随着股市高歌猛进,基民“基情”燃烧。基金配售、百亿股基、基民排队买基金。10月15日大盘见顶前夕,单日基金认购规模逾千亿。

  如今30亿股基已经不太常见,但2007年伴随着基金销售火爆,百亿股基频出。2007年8月交银蓝筹股票基金募集117.44亿;8月13日中邮核心成长基金募集149.57亿;8月15日,华安策略优选基金募集111.26亿(封转开);8月21日光大保德信优势基金募集99.06亿。9月、10月发行的四只QDII基金更是被疯抢,四只中最大规模超过300亿。10月15日大盘见顶前夕,上投摩根亚太优势(QDII)基金发行时投资者情绪鼎沸,该当日认购金达1162.61亿元——迄今为止国内市场单日募集规模最大的基金。

  某大型基金公司北方渠道负责人说“2006年、2007年是基金销售的黄金时期。券商排着队来卖基金。基金在谈判中处于主导地位,从一堆候选券商中选佣金最低的。”。

  上述负责人说,2007年下半年常常要向投资者解释,为什么要申购的份额数和确认的份额不一致。基金销售过于火爆,基金公司只能从申购的投资者中按比例配售。

  在《基金长青》中华夏基金创始人范勇宏这样介绍当时的基金配售,“2007年4月10日发行仅募集一天的上投摩根内需动力,当日有效认购资金达900.97亿元。该基金最后募集98.85亿,确认比例仅11.09%。一些银行网点系统由于申购人数过多崩溃。在当天认购的过程中,很多投资者没吃早饭就来排队——队伍排到马路上,到中午还没买上基金,饿得头晕眼花。”。

  2007年9月基金规模环比增加了上万亿元,此纪录全球罕见。

  激情退去

  没有了十年前“基情”燃烧,如今基金销售更费心力。

  近期为了推介正在发行的FOF,某基金经理已经连续出差宣讲近十日。该公司渠道经理则每天中午晚上跟银行对接了解销售数据。不仅仅是FOF这类基金公司高度重视的产品,如今基金销售基金公司可谓费尽心力。与当时渠道求着要基金卖不同,如今基金和渠道的关系由渠道主导。

  华北某基金公司渠道经理说,其曾为了堵大行重点分行个人金融部负责人在其门口等上两小时。而不少基金公司为了销售基金打出美女牌。基金渠道队伍中青春靓丽的女性形象常常出现。不仅是银行,基金和券商的议价能力也与2007年不可同日而语。据了解券商常常签订“互换”协议-券商代销一定金额基金,基金将相应倍数的股票放在该券商——具体倍数由市场行情来决定。某中型券商说,目前券商帮忙代销基金,需要基金放50倍金额股票在券商处。市场越低迷,基金经由互换协议每年都欠券商很多金额的股票存放。上述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如果当前的市场行情持续某些小型基金不吃不喝要20年才能还清“券商”的债。

  2007年股市高歌猛进,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基金就加入疯狂认购大军。部分基金虽规模极速扩张,10月16日见顶之后,净值却乏善可陈。而如今基金销售和基金业绩的矛盾依然存在。上述基金公司渠道经理说,目前市场风险偏好较低时,不少投资者有小赚一笔落袋为安的心理;因此常出现净值越增长,基金赎回量越大的情况。反而是净值小幅跌落之后,投资者按兵不动,基金规模可维持短期稳定。

  他说,解决这一矛盾,唯有进行充分有效的投资者教育。市场越低迷,基金越不好发时基金公司越应该去做好投资者教育。这样下一个牛市到来时才能赚到该赚的钱。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