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大咖纵论创新层 三大关键词:政策红利 躲雷 审计责任

王小璟 张 祎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王小璟 张 祎 每经编辑 曾艳艳

  新三板市场近期的一件大事,莫过于2017年创新层名单的正式公布。新三板再次分层后,对整个市场有何影响?投资者该如何调整投资策略?新一届创新层企业的机遇与风险在有哪些?《每日经济新闻》(以下简称NBD)记者采访市场各方代表,畅谈分层后的那些事。

  东北证券新三板研究中心总监付立春:创新层政策红利不宜以牺牲基础层为代价

  NBD:本次创新层调整中,有数百家企业进出,流动比较大,这是否也是分层差异化制度迟迟未能推出的原因之一呢?

  付立春:有一定的关系。创新层标准出台时间比较短,有不尽成熟的地方。比如,分层标准不统一,三套标准筛选出的是三类企业;新进标准和维持标准不同,导致新进企业和老企业也不一样。

  另外,很多新三板企业处于成长期,规模比较小,且不确定性比较大,抗风险能力比较弱,即使分层标准比较成熟,但是也会因为企业自身的原因,导致名单出现波动或者不稳定,这是很正常的。在分层标准尚需完善、企业入层时间不一的背景下,很难推出统一的政策试点和制度红利。

  除去制度设计层面的问题,我们核心需要考虑的是,如果一味推崇所谓的制度红利,会把现有的市场流动性资源更加集中在创新层企业里,绝大部分基础层企业获得资金和资源的可能性就会大大的降低。基础层企业是新三板的重点主体,当他们面临严峻挑战的时候,意味着新三板整个市场也将面临挑战。因此,针对创新层的政策红利应该是外生的、增量的,将新的资源引进到创新层去,而不是从现有的资源中去分配。

  NBD:今年创新层已经迭代完成,市场期待的精选层还有多远?

  付立春:截至目前,有关精选层的推出,没有更多实质的消息,估计今年推出的可能性不太大。但是市场是迫切需要的,因为精选层背后配套的一整套流动性解决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新三板很多企业的业绩增长不太理想,加上去杠杆,企业更难融资,为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实体经济中最需要钱的,就是新三板上这些成长期企业,需要尽快引进资金支持他们发展。但是俗话说,请客前要先把屋子打扫好,目前创新层标准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只有把市场完善好了、监管好了、规范好了,才更适合推出精选层。

  NBD:今年以来,新三板做市格局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做市商在收缩做市业务,有的则在持续扩张。新的创新层名单确定后,做市商可以从中看到什么机会?可能对新三板整个做市格局产生什么影响?

  付立春:首先,做市商为做市企业提供估值和流动性,这是做市本来的目的;其次,在选择做市企业和做市规模方面,做市商有一套自己的标准,倾向选择相对比较优质的企业,而优质的标准之一,就是以创新层作为参考。新创新层名单公布后,能看到很多创新层企业和做市企业是重合的。所以无论是提供流动性,还是精选优质企业进行投资,这种做市最后都会集中在越来越少的企业里。那么,当被做市的企业越来越集中或者越来越少,做市商可能采取不同的策略,比如长期价值投资的策略,布局一些具有潜在的成长性和爆发性行业的龙头企业;或者采取短期估值提升策略,当流动性比较好、估值往上涨的时候,做市商看准短期的政策或趋势,快速进退,类似于A股的投资理念。另外,加上做市商业务重心不同、实力不同等其他因素,做市商会有不同的表现和行为,在做市业务上会更加分化。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