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科招商摘牌退市有利“驱壳运动”的兴起

证券时报

  从疯狂举牌到黯然退市,新三板见证中科招商的大起大落。12月15日,中科招商董事长单祥双在公开信中证实中科招商将在新三板终止挂牌。

  有着“壳王”之称的中科招商,2015年年中,曾耗资45亿元,一口气增持16家上市公司股份,由于其买入的个股呈现出股价低、市值小、业绩疲软等特点,具有明显的抄底投资行为,一度被外界称为A股“揽壳者”并获得“壳王”尊称。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仅仅过了两年半时间,中科招商便来了一个180度大转弯,掉头减持套现。据不完全统计,自今年1月首度披露拟减持7家上市公司若干股权计划后,中科招商在随后数月之中陆续套现15次,并在最近一段时间里连续减持4家上市公司股份。

  之前,中科招商频繁举牌增持,使壳公司们有了资金注入而得以苟延残喘,继续在股市招摇撞骗,祸害投资者。

  多少年来,在中国资本市场上,壳公司赖着不走。比如一家名为*ST星美的上市公司,员工只有7个人,公司在曾经的连续三年中,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1.1万元、0元和55.2万元,但公司的市值最高时竟有 24亿元。这个被称为史上最牛的壳公司名副其实地成为“老赖”,使出金蝉脱壳之计,数次易名被戴ST红帽子,却有惊无险,三番五次地逃脱摘牌命运。

  在中国资本市场,壳公司是金字招牌。存在即有合理性。一般来说,壳公司具有这样一些特征:即所处行业大多为夕阳行业,具体主营业务增长缓慢,盈利水平微薄甚至亏损。壳公司虽说人老珠黄,力衰不举,但仍有几分姿色,有一定的魅力。这个姿色就是上市公司的“名分”,这个魅力就是上市公司的招牌。

  壳资源也很稀缺。目前,中国还是实行上市审核制度,审核过程既严苛且繁琐,每年IPO指标有限,公司在场外排队、公关,打破头往里挤。上市公司成稀缺资源,一旦上市成功,融资自不必说,即便业绩不佳,只剩下一张空壳,被ST了,也可以通过重组再吸纳资金,还可以将欠债的黑洞填平,甚至在重组之后,新控股股东还可开始下一轮圈钱之旅。

  况且上市难退市更难。*ST星美劣迹被披露后,遭到了投资者的强烈抨击,股民们集体呼吁让这种“垃圾”上市公司赶紧退市。可是如果真想废掉这些壳,却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A股一旦退市放开,上市资质将大幅贬值,监管部门将威风不再。而地方政府也会担心社会动荡,银行等债主则更担心无人埋单。于是,大家都陷入这样一种存在合理性的沼泽地里经受煎熬。

  中国股市类似*ST星美的壳公司之所以“金枪不倒”,全仰仗中科招商之类“土豪”的资本扶持,既有悖投资公司服务实体经济的社会责任,也在事实上为壳公司“输血打气”,客观上是助纣为虐。

  而壳公司们也太不争气,不为中科招商长脸。中科招商曾举牌过的A股公司今年走势不佳,减持即意味着割肉。年内天晟新材、大晟文化股价大跌超50%,国农科技、沙河股份、祥龙电业跌超40%,仅朗科科技和顺丰控股有所上涨。

  眼下,股市监管趋严,为廓清股市,“驱壳运动”有朝一日会兴起。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科招商摘牌退市,断了壳的“口粮”,有利“驱壳运动”的兴起。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