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万份年报怎么审核?新三板引入“监管机器人”

第一财经日报

  “我们的系统可以实现预审查,自动发现违规线索,做到监管无死角,‘一套尺子’处罚”,全国股转公司技术部门人士吕萍(化名)向第一财经透露。

  按挂牌企业数量计算,新三板是全球最大的基础性资本市场。截至目前,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为11300多家,比上证所和深交所两家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之和的三倍还多。

  每到年报季,仅在新三板上公开披露的企业年度财务报告就多达上万份,涉及行业林林总总,企业大小不一。在海量市场的新三板,监管单靠人力远远不够,上万份年报如何审查和监管呢?

  新三板引入人工智能监管

  近日,记者从股转公司了解到,今年以来,经大力投入技术开发,新三板的监管电子化系统已经成形。

  “过去我们主要通过人工审查,工作压力非常大,”股转公司公司监管部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现在有了这个系统之后,异常指标、错误或者疑问都会自动提示出来,帮助监管人员发现很多问题。”

  记者了解到,新三板年报审查系统覆盖了从企业编制年报到最后审查反馈的整个流程,审查人员甚至不需要点击打开一个个年报文件,可以直接在系统中一览挂牌公司的详情。

  从企业填写年报开始,年报审查系统就会提供统一的模板,并且提示要点,由主办券商在系统内进行事前审查。哪怕出现任何一处数据不一致或者数学关系错误,年报都无法完成提交。同时,系统还能自动计算出公司是否满足创新层指标、是否触及ST。

  “年报上传后,系统会先按照规则预筛一遍,运用机器学习的手段对风险指标进行多维度扫描,排查年报中存在的风险点,自动把风险点或者违规的线索推送到监管员手上。”吕萍表示。

  监管人员告诉记者,电子系统不仅“熟读”监管规则,而且善于学习新知识。监管员可以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体量的公司,根据历史经验或者征求券商研究所等市场机构的意见,设置特定的分析指标,教给系统,由系统对年报进行快速分析。

  目前,新三板已经制定了证券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公司、医药制造公司等8个行业的专门信息披露指引,满足不同行业、不同体量的挂牌公司的差异化信披特点。

  “我们在系统里能直接看见财务异常指标的提醒,这样审查起来就更加有针对性了。”一位股转公司监管部监管员表示。

  他告诉记者,电子系统整合了所有的审查单元,从券商事前审查、监管员初审到专业财务审核,都能做到审查内容留痕。各级审查单元都在线上沟通,及时处理违规事项,大大提高了审查的效率和质量。

  记者了解到,除了年报、半年报等定期报告,监管者还在逐步将临时公告纳入电子化监管。目前,股转公司已经制作了近40个临时公告模板,未来将实现所有信披关键信息的模块化。

  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运用高科技提升整个资本市场监管工作的智能化水平成为监管者的一大任务。借助科技,监管思路也在从事前“等客上门”转向事后主动打击违法违规。

  今年5月28日,证监会印发并实施《稽查执法科技化建设工作规划》,证券期货监管工作将实现进一步流程化、标准化和智能化,标志着资本市场监管执法科技化建设进入全面提升的新阶段。

  年报公开问询更加密集

  “对于这家公司,我有三个问题,商誉减值、应收账款以及广告宣传费。考虑到商誉减值异常,我们对这家公司现在是出具问询函的处理状态。”一位股转公司监管部专家小组审核人员在每周例行的集中讨论时说。

  截至目前,股转公司已经向49家挂牌公司发布了2018年年报问询函。股转公司监管部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技术力量投入,今年的年报问询函数量将大大超过去年的81份和前年的36份。

  和A股不同,新三板对企业挂牌不设硬性的财务门槛,但是对信息披露要求很高,企业要说真话,投资者要自担风险。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能有虚假误导内容,也不能遗漏重要信息。而年报审查和公开问询制度正是保障新三板信披质量的关键环节。

  记者了解到,新三板年报审核分为重点公司和非重点公司,非重点公司由负责日常监管的监管员自行检查,重点公司必须由专家小组进行重点审查。

  “重点公司主要是风险外溢较高、公众化程度高,或者存在特殊监管事项、监管指标存在异常,还有在资本运作比较频繁的公司,都会被列入重点公司名单,”一位专家小组审核人员告诉记者。

  专家小组一共32名,由16名股转公司专岗财务审核人员和16名来自券商、会计师事务所资深从业者组成。专家小组每周获得任务分派,周五对存在问题较严重的公司进行集中讨论,达成一致的审查意见。

  审查意见由轻到重分为:1.未见明显异常;2.要求说明;3.要求核查;4.建议后续关注;5.要求更正;6.出具问询函。

  第一财经记者梳理股转今年已发布的问询函发现,监管者关注的要点覆盖公司财务状况、经营问题、公司治理和资本运作等方方面面,其中应收账款异常增长、大股东资金占用、毛利率大幅波动是出现最频繁的问询内容。

  “公开问询是我们常见的监管手段,体现了我们日常关注的要点。”股转公司监管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但是问询并不意味着公司一定就存在严重的问题,我们主要是希望把问题说清楚。”

  自2016年开始,包括新三板在内的整个中国金融市场进入了强监管的时代,新三板从头两年注重规模数量扩张,转向质量和监管水平的提升。

  2016年4月,新三板正式实施主办券商执业质量评价规则,给券商新三板业务打分评级。2017年7月,证监会会计部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6号——新三板挂牌公司审计》,督促会计师事务所严格控制新三板公司审计质量,不能走过场。

  由于强化了对一线中介机构的约束,投资者能够通过主办券商的风险提示和会计师事务所非标意见,在挂牌公司进入监管审查之前,就及时发现公司的风险点。

  股转公司监管人员们将每年4月、6月、8月、10月的最后一个转让日称为“法定加班日”,因为每到这一天都是定期报告披露的截止日,这一天需要完成繁重的后续停牌、摘牌等工作。

  不过,年报审查高峰期则从每年3月持续到7月,加班是股转监管人员的家常便饭。

  “接下来的工作都是很繁重的,6月底之前要完成万份年报的审核,每家年报都要看,要沟通,要求说清楚,回头再看,最后问询反馈回来还要进一步跟进。”一位股转公司审查人员告诉记者。

  针对挂牌公司年报审查和问询,股转公司相关负责人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随着新三板市场不断纵深发展,差异化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完善,全国股转公司对挂牌公司,尤其是创新层公司,监管要求不断提高,市场投资者对挂牌公司的信息需求也趋于多样化。

  “在此背景下,适当增加公开问询的频率,既是强化全国股转公司对信息披露不规范行为及时采取监管动作的重要体现,也是保障市场投资人知情权得以实现的有效措施,最终达成整个新三板市场信息更加公开和透明的目标。”他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