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新三板改革效应持续释放

段芳媛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前,全国股转公司对新三板全面深化改革实施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做了通报。随着新三板改革的逐步推进,新三板二级市场运行情况总体向好,市场定价功能完善,成交效率提升,投资者参与度上升,交易制度优化的效应逐步释放。

  个人投资者活跃度高

  全国股转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自新三板改革实施以来,市场日均成交金额、有成交股票数量分别较改革实施前提升25.3%和30.7%。同时,新三板主要指数均实现上涨。截至4月30日,三板成指、三板做市及创新成指分别报收984.63点、1124.94点及1512.82点,分别较2019年12月27日收盘点位上涨6.78%、26.46%、23.58%。

  从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数量来看,自改革实施以来,日均盘中参与交易的投资者户数较改革实施前提升50.77%,且保持稳步增长趋势。值得一提的是,全国股转公司表示,在参与交易的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增速明显,日均盘中参与交易的个人投资者较改革实施前提升54.88%。

  得益于改革推行,新三板交易效率和定价功能提升明显。在市场活跃度方面,改革实施以来,集合竞价股票日均盘中成交金额、有成交的股票数量分别较改革实施前提升137.71%、100.21%。有成交的股票中,基础层、创新层股票单日撮合成交次数大于1次、5次的情况占比分别达42.43%、28.38%。

  在成交效率方面,改革实施以来,投资者笔数申报成交率、股数申报成交率均呈上涨趋势,分别较改革实施前提升21.92个百分点、23.67个百分点。另外,改革实施后,基础层、创新层股票相邻两次撮合间价格波动幅度分别较改革实施前下降8.54个百分点、2.79个百分点。全国股转公司表示,这表明提升撮合频次对基础层和创新层股票价格具有平滑作用。

  市场交易结构逐步优化

  新三板改革逐步推进,市场交易结构也逐步优化。

  随着降低投资者门槛、提升集合竞价撮合频次、下调投资者单笔最小申报数量等多项举措落地,二级市场交易环境不断优化,盘中成交逐渐活跃,盘中成交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全国股转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日均盘中成交金额较改革实施前提升129.48%,盘中、盘后日均成交金额比由改革实施前的1:1.78上升为1:0.52,盘中成交量超过盘后成交量的天数占比达87.65%,较改革实施前提升68.64个百分点。

  另外,新进合格投资者积极参与盘中交易,随着开户数量增长,参与交易户数逐日提升。截至4月30日,盘中参与交易新进投资者占盘中参与交易合格投资者总数的比例达33.28%。目前,新三板合格投资者开户数已超过83万户,较改革实施前增长约2.5倍。此外,还有20余家基金公司启动了设立新三板基金产品相关工作。

  新三板改革将做市商申报数量由1000股及其整数倍调整为不小于1000股,并可以100股整数倍申报,将做市商报价价差不得超过5%调整为不得超过5%或两个最小价格变动单位(0.02元,孰高为准)。做市申报数量调整为做市商做市策略设计提供了更多选择,调整低价股做市商报价价差要求提升了做市意愿。数据显示,改革措施实施后,80%以上的做市商已经根据新规做出报价调整。

  自办发行制度受欢迎

  全国股转公司表示,自办发行制度降低了发行成本,该制度受到了挂牌公司的欢迎。数据显示,2020年1-4月,共计119家公司拟采用自办方式实施定向发行,占已披露定向发行计划公司的43.4%,累计拟融资总额11.04亿元,平均每单融资金额为927.37万元。

  全国股转公司介绍,超35人发行提升了企业融资效能和公众化水平。截至4月30日,有15家挂牌公司已披露定向发行说明书,拟向超过35名新增股东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合计2.73亿元,平均单次发行新增股东人数51人。

  另外,今年以来,全国股转公司通过即报即审、专人跟踪的“绿色通道”等专项服务机制,全力保障受疫情影响企业、贫困地区企业的融资与发展。2月2日起,全国股转公司对湖北等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的挂牌公司和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领域的挂牌公司实施“绿色通道”审查机制。3月6日起,将“绿色通道”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展至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认定的重点保障企业、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疫情防控领域的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地区企业等三类企业。

  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全国股转公司通过“绿色通道”共服务了77家企业,占同期发行项目数量的43.3%。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