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刘明康:反思金融危机三层次错配

欧阳剑环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欧阳剑环)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原主席刘明康13日在“中国国际金融学会年会暨第一财经金融峰会”上表示,次贷危机十年,反思仍在路上,需厘清这次金融危机的关键词——错配,对错配的纠正是良好有效的公司治理。

  刘明康认为,错配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即贷款与家庭实际负债能力的错配;第二层次是复杂金融产品与金融机构风险定价能力的错配;第三层次是金融机构本源定位与所经营业务的错配,体现为商业银行偏离主业,更多向投资银行、投资基金等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模式异化,造成自营和表外业务过度膨胀、过度依赖短期负债等。

  谈及危机的教训,刘明康表示,错误的机构在错误的周期内以错误价格与错误的交易对手进行交易。同时,无论监管机构还是市场主体都没有足够的主动性和能力纠正错误。事实证明,事后的纠错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可能数百倍于事前防范的成本。

  “对错配的纠正是良好有效的公司治理。”刘明康表示,外在的规则约束如果缺乏市场主体的自我认同和自觉践行就难以充分发挥效力,甚至成为博弈规避的对象。

  此外,刘明康还提出需要进一步思考的五个方面。第一,基于金融体系和金融业务复杂化而进行的规则设计是否会导致自身的过度复杂化,从而产生了两方面问题,一是监管成本的高企;二是加重市场规避监管的冲动,造成更无意义的“猫鼠博弈”。

  第二,通过股改上市推进商业银行的市场化改造,需要同步反思资本市场的成熟度与完备性对上市银行经营行为的影响。缺乏耐心、短视的资本市场是否也会对上市银行的风险偏好和经营行为产生扭曲。

  第三,中国是否需要一部金融机构破产法和个人破产法。

  第四,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成为影响金融商业模式和风险形态的重要变量,且影响速度正在显著加快,不同金融业务和机构之间的边界似乎正在变得模糊。如何前瞻性的研判应对,在创新和风险之间取得平衡,合理地设置监管标准,都是现有规则体系尚未深入讨论的方面。

  第五,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长久。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