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今日视点】打通民企融资梗阻需精准发力

倪铭娅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从已经出台和正在研究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看,民企支持力度正在加大。但当前民营企业仍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题,亟须打通金融和实体经济循环间梗阻,畅通融资渠道。

  相比融资贵来说,解决融资难问题更为紧迫。当前民营企业融资难,突出表现为:一是可用抵押担保资产不足;二是融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银行贷款;三是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它在经济中的比重不相匹配、不相适应,贷款资金不足;四是部分民营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抗风险能力较弱等原因,在金融市场中相对弱势,融资可得性、可及性差。

  针对民营企业融资难题,政策措施需要长短相济,精准发力。对缺乏担保物的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可适度扩大贷款抵押品范围。对暂时遇到困难,具有发展前景、生产经营正常的民营企业,不应盲目断贷、抽贷和压贷。同时,可考虑进一步完善定向降准,调整MPA考核参数等方式,加大对这些企业的再贷款、担保和贴息力度。

  拓宽融资渠道是解决民企融资渠道单一的重要举措。相关部门可从债券、信贷、股权三个主要融资渠道发力。可以考虑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试点范围,帮助更多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获得融资;综合运用货币信贷政策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增加信贷投放;加快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出现资金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阶段性的股权融资支持。

  对民营企业贷款不足问题,银行可设定相应政策目标,不搞“一刀切”,让民营企业获得的贷款支持契合其在国民经济中的相应比重。

  长期来看,应考虑建立一个系统性的分析框架和路线图,并推出一些配套改革措施。如建立商业银行将政策利率向贷款利率传导的机制,目前这个机制还不畅,短期市场利率的变化很难传导到中长期贷款利率;再如,明确央行政策利率与其它“准政策利率”之间的关系,避免多种利率信号互相干扰;真正解决国有企业隐性担保、刚性兑付问题,让国企与民企享受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平等待遇等。

  拓宽民企融资渠道,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稳定市场预期、助力经济平稳发展。但缓解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相关部门在不同层面、环节加强协调。同时,要处理好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把握好结构性去杠杆与强监管、稳增长之间的平衡。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