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1+N”政策体系抓紧设计 粤港澳携手打造最具活力湾区

杨洁 叶斯琦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6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东省代表团举行开放日活动,现场记者的提问大多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展有关。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书记李希表示,粤港澳大湾区一定会成为世界关注的、最具有活力的湾区。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何立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正抓紧粤港澳大湾区“1+N”的政策体系设计,其中在科技创新方面有多项重大举措。

  建设国际一流湾区

  李希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高质量发展典范,广东要集中全省资源,包括人力、资金、项目等优势,抓好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

  李希认为,城市群已成为一个国家参与全球合作竞争的重要地理单元,世界上发展竞争力较强的城市群多数集中在海湾地区,比如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等。粤港澳大湾区是广东的优势,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人口7000万人,经济总量约10万亿元,有非常好的基础,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强劲、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利用香港、澳门的地缘、人员优势快速发展,40年走过来,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如果我们加强合作,粤港澳大湾区一定会成为世界关注的、最具有活力的湾区。”李希说。

  李希说,建设大湾区,广东将汇集全省的资源和优势。“广东要学习港澳的各种要素,推动规则的相互衔接,谋划推进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一展宏图。”

  在5日的部长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常务副省长林少春介绍,广东将重点推动规则的连通、贯通、融通,学习借鉴港澳地区在城市管理、营商环境、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同时与港澳地区协商推动三地养老服务、医疗保障、职业资格互认。“总之,只要我们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一定可以实现合作共赢。”

  发挥科技创新力量

  何立峰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在硬件建设方面,一是香港和深圳靠近的河套地区要加快规划,主要是深圳方面配合香港方面,时机条件成熟以后推进建设。二是横琴、珠海方面要密切配合澳门方面,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同时,在广州、深圳到香港、澳门,要建设国际水平的科技创新走廊。”他指出,要支持中国科学院创办香港创新研究院,还有一些涉及科技创新方面的重大举措要继续大力推进。

  李希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能否比肩国际一流湾区,关键是“创新”能否做到位。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合作,组织引导重点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深化产学研合作,协同构建高水平的转移转化系统。二是推进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三是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社会环境,推进创新资源高效协同、开放共享。还要与港澳合作,构建多元化、国际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促进创新要素流动。

  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城市将是大湾区的核心引擎。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市长陈如桂在会上发言时透露,深港目前在两者边界规划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希望在科研物资通关、科研资金流动、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先行先试,努力把合作区域打造成创新要素流动最便捷、创新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未来,港深将围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的难点,将这一合作区建设成国际开放创新的先导区,探索实施特殊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国际合作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创新要素跨境便捷流动,为大湾区更好地融入全球的创新网络,抢占科技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探索新路。

  陈如桂还透露,深圳正在规划建设1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具有颠覆性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

  建言便民举措

  “3月1日的会议上公布八项措施,以后成熟一项要公布一项。比如,在跨境车辆进出、人员进出、海关通关便利等方面,特别是有利于港澳青年到大湾区广东这一侧就业创业,要提供更好的便利。对于这些创新型企业的人才,在个人所得税方面有一些新的重大举措。要落实好便民措施,造福港澳居民的民生福祉。同时,极大地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整体创新水平、经济实力。”何立峰说。

  全国人大代表洪为民准备了三份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关的书面建议,便民举措是重点。他建议,参考“亚太经合组织商务旅游证计划”,推出由广东省和港澳两地出入境部门联合签发的“大湾区商务科教通行证”,供大湾区的商务、科教人士申请。持证人员在大湾区内的出入境和随身物品通关程序将以一套更简明便捷的安排处理,可以自助通关,也不再需要签证出入境,并可以在大湾区任何一个城市短期居留。

  洪为民还建议,利用科技优化粤港澳私人小汽车跨境流通。港澳私家车入出内地须从指定口岸通关的安排,主要是为了照顾特定口岸的处理能力,但在实际运作中对使用者造成一定困扰,其中轮候时间过长是一项突出问题。他建议,按照“维持总量控制,放开车辆限制”原则,借助科技力量,提升通关效率。

  此外,他提出,成立大湾区港口联盟,主要任务是与所有相关港口运营者建立联系,订立基本合作原则及决策机制,确定合作重点,制定短中长期发展路线图,规定落实主体和时间表。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