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潘光伟:银行业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聚焦科创型企业先进制造业等

陈莹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陈莹莹)7月17日,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的“《2018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发布暨社会责任百佳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国银行业协会党委书记、专职副会长、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第一副理事长潘光伟发布了《2018年中国银行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从八方面解读:

  一、赋能新旧动能转换,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是银行业立行之本、兴业之道。2018年,银行业始终坚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持续加大重点领域融资支持。聚焦科创型企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创新信贷管理体制和金融产品体系,推动对原始创新、关键核心技术企业的金融服务前移。例如,工商银行聚焦先进制造十大领域,出台了《推动制造业融资业务发展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二是服务区域协调发展。落实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大力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例如,中国银行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502个,贷款余额达2600亿元;浦发银行发布《长三角金融服务实体综合服务方案》。三是助力推进落后产能转型升级。例如,农业银行持续做好“三去一降一补”金融服务,压缩钢铁、煤炭等13个产能过剩和高风险行业授信额度共计1478亿元。四是支持“一带一路”建设,为企业提供多元化可持续融资方案和综合服务,推动多项重大海外项目落地,推动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二、多措并举,助力民营企业成长

  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贯彻中央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要求,着力缓解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不充分、结构不均衡的问题,加大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着力破解民营企业信息不对称、信用不充分等问题,有效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可获得性;健全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数据治理、客户评价和贷款风险定价能力;强化贷款全生命周期的穿透式风险管理,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大对民营企业支持力度,提升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开发性金融机构及政策性银行集中优势资源,为小微企业提供差异化、专业化的普惠金融服务。截至 2018年末,国家开发银行对民营企业投贷余额合计6,371亿元。中国进出口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764亿元。大型商业银行持续加大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激发民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例如,建设银行实施普惠金融等“三大战略”,打造“小微快贷”系列产品和平台化经营模式,累计为225万余户小微企业提供超过7万亿元信贷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密切关注民营经济发展,全力打造特色金融产品,加大信贷资源支持力度。例如,招商银行落地银行间市场民营企业支持专项债券、民营企业信用风险缓释凭证等。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金融机构中也涌现出一批助力民营企业成长的特色案例。北京银行、上海银行、齐鲁银行、台州银行、泰隆银行、民泰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陆续发布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的办法和措施;外资行东亚银行(中国)借助大型的互联网平台优势,持续推广普惠金融。

  三、精准对接,深入推进金融脱贫攻坚

  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落实《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遵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针,立足职能定位,完善工作机制和服务政策,加强信贷管理和金融创新;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持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创新扶贫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变“输血”为“造血”,建立脱贫攻坚长效机制;增加贫困地区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攻坚扶贫“最后一公里”。例如,农业发展银行发挥好政策性银行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实施《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2018年累计投放精准扶贫贷款3900亿元。大型商业银行继续完善普惠金融事业部体制机制,不断加强扶贫支持力度。例如,邮政储蓄银行持续完善扶贫贷款产品,加大对产业扶贫支持力度等。

  四、认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三农”事业发展

  银行业金融机构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完善“三农”金融事业部制、普惠金融事业部制,加大信贷配置资源、强化专业队伍能力提升,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大力支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推进乡村绿色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例如,中信银行与担保公司开展合作,推出银担“三农”服务模式;广发银行稳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和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兴业银行推出“银银平台”,推动各类金融机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

  五、推进绿色金融发展,共建美好生态文明体系

  2018年,中国银行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落实监管与合规的相关要求,将绿色可持续理念融入经营发展战略,致力推动经济低碳转型发展,共建绿色美丽中国。一是以绿色战略规划为指引,加强组织保障与顶层设计,强化流程管理和系统建设,不断推动绿色银行建设。二是探索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持续加大对污染防治、环境治理、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的资金配置,严控“两高一剩”行业授信,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例如,华夏银行开展包括绿色信贷、绿色租赁、绿色投资、绿色债务融资工具承销在内的绿色金融业务;汇丰(中国)倾力中国内地淡水资源保护,20年共计捐赠2亿元人民币。三是推进绿色建筑改造,开展绿色采购,加强办公用品和耗材管理,倡导员工绿色出行、低碳生活,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办公理念。

  六、以客为尊,持续提升客户服务体验

  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适应金融消费者需求变化,致力金融科技的广泛深入应用,不断推进网点轻型化、智能化、特色化转型发展,加速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客服中心等线上服务平台升级迭代,持续推进业务流程优化,提高业务办理效率,积极探索和拓展金融服务场景化应用。截至2018年末,银行业营业网点数量达22.86万个,设立社区网点5600个、小微网点2700个;布放自助设备共计103万台,其中创新自助设备2万台,自助设备交易笔数达400亿笔,交易总额达66万亿元;行业平均离柜率达88.68%,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

  七、完善制度,不断加大消费者权益保护

  2018年,银行业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建设,有效畅通客户投诉通道,积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逐步完善特殊群体无障碍服务,切实保障客户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截至2018年末,参与“中国银行业普及金融知识万里行”活动的银行网点数量近16万个,组织金融知识普及活动26万场次,受众3亿余人。

  八、共筑公益事业,用赤诚之心回馈社会

  2018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秉承“责任银行、和谐发展”的社会责任理念,持续完善公益管理体系,聚焦扶贫、教育、养老、生态、助残等社会民生领域,不断探索银行业务与公益事业融合创新发展,加强与公益机构跨界合作,开展了形式多样、主题丰富的公益项目,有效推动银行业公益事业向常态化、项目化、制度化发展。截至2018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公益慈善投入总额达7.08亿元,开展慈善项目近3000个,员工志愿者活动时长达44.7万小时。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