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专家建言释放经济增长潜能

赵白执南 王舒嫄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多位专家在8日至10日召开的“第十届财新峰会”上建议,应出台前瞻性重大举措释放经济增长潜能;打通政策落地环节,给予地方和民营企业足够预期;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平衡好市场化和政策约束。

  释放增长潜能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发掘经济发展动能方面给出了多项建议。其中,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建议加快推动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重点关注城里人“下乡”。他表示,“卡脖子”问题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改革。建议在保证农民利益、尊重农民自由选择权、获取土地收益后优先建立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前提下,在城乡接合部开展宅基地对外部流转的试点。具体流转办法和机制可以给地方较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刘世锦还建议,在基础领域打破行政性垄断,要有标志性大动作。比如石油、天然气行业上中下游全链条放宽准入、放开进口;通信行业允许设立一两家由民营资本或包括国有资本在内的行业外资本投资的基础电信运营商等。

  此外,刘世锦表示,下一步对外开放应该谋划一些更具前瞻性和想象力的重大举措,比如把自贸区开放和国内改革相结合,把国际谈判中的一些议题在自贸区率先改革。在更大范围内,如海南省、粤港澳大湾区,开展零关税、零壁垒、零补贴试点,与有关国家的部分地区相对接。

  稳定政策预期

  在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看来,地方不应“一窝蜂”地发展新产业,也不应“一刀切”地退出传统产业。农业、食品、纺织、化工、医药、钢铁等传统产业未来市场空间还很大,多数传统产业的产品消费峰值远未到来。地方不能因为传统产业有污染、有隐患就盲目关停。传统产业通过数字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照样能生产出高技术、高附加值、高质量的产品。

  湖北省副省长赵海山则认为,国家部委在制定一些产业行业政策时要打出提前量,要给地方政府,尤其要给企业足够的空间和预期。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赵辰昕表示,要突出政策落地,切实为民营企业减负松绑,特别要将减税降费落到实处,清理、精简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获得感;突出市场法治,持续改善和优化营商环境,还要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等不合时宜的做法,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突出前瞻和透明,进一步增强政策连续性和可预期性;通过不断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的制定机制,不断增强涉企政策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协同性,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推进资本市场建设

  专家认为,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而科创板则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的重要“试验田”。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及管理委员会主席毕明建建议,为了更好发展科创板,应当保证科创板市场有比较好的标的资产,尤其是要促进红筹回归。在市场发展过程中,解决问题要采用市场化方式。

  毕明建表示,过去在新股定价过程中,由于证券公司与发行人的关系比与投资者的关系更为密切,形成了系统性的买卖双方不平衡。目前科创板解决这一问题的方式是强制券商跟投。应当借鉴海外市场成熟经验,加强证券公司为机构投资服务的能力,比如可以考虑在证券发行过程中,给予券商更多配售权利。

  对此,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表示,跟投制度在政策上面临短期困难,但长期而言,对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是有益的。企业原来在计划经济下发股发债依赖的是国家信用,导致国内上市公司信誉相对较差,分红个股数量较小。另外,当前国内券商内部仍时有违法违规行为发生,资本市场以短线投资为主,缺乏长期投资者,这些也是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采用一些强制约束政策的原因。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