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疫情不改中国经济长期趋势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受疫情影响,前两月我国投资、消费、净出口均有一定回落,而海外市场的情绪波动也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共振,但在逆周期调节思路下,货币、财政政策以及宏观调控政策均有发力空间并将为我国后续的经济复苏提供支撑,疫情退潮后经济的回补空间也更高,大可不必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过度悲观。

  “严防严控”下国内疫情见尾

  “严防严控”下国内疫情见尾,经济运转有序恢复。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国政府快速响应,倾举国之力共战疫情。结合卫健委的数据,自2020年2月18日以来,我国现有确诊病例人数逐渐回落,截至3月17日我国现有确诊病例已降至8056人,新增病例也自3月6日开始维持在两位数以内,疫情正式进入扫尾阶段。从经济运转的角度看,3月以来电厂耗煤量持续上行,钢厂、焦化、半钢胎等上、中、下游工业企业的开工率均有所回升,各城市公共交通有序复苏,经济增长正处于稳步复轨阶段。结合来看,随着“严防严控”以及“复工复产”的双管齐下,我国的疫情防控、经济复苏均走在全球前列。

  回看海外,目前美、欧、日韩等国家或地区的防控力度都明显加码,同时新冠疫苗正在加速研制,全球防控合力之下疫情攻坚战终将迎来胜利。第一,从近期海外各国的防控力度来看,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国家相继采取了封城、停工等防控措施,美国也采用人员隔离、远程办公等方式减少人员接触,结合我国的防控经验来看,人员隔离是最为有效的防控手段,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认为海外疫情将逐渐得到控制。第二,我国也在积极的对全球各国提供应对经验和物资支持,疫情期间我国从“严防严控”到“复工复产”进行了周密严谨的防控规划,各地方因地制宜进行新冠肺炎的防控与收治,从疑似病例排查到确诊收治、与病患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为民众普及疫情相关知识、将数据报告精确到每一条街道,都值得国外疫情防控规划参考借鉴,而我国的口罩、检测试剂等医疗用品也减轻了海外国家卫生系统的压力。第三,随着科技医疗水平的进步,新冠疫苗的研制进程也在持续加快,这将大大促进全球疫情防控工作。结合来看,我们认为海外疫情终将结束。

  中国经济长期趋势不改

  在此背景下,我国的产业链优势、产能充足、政策空间将为后续经济基本面的平稳复苏提供基础,也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定心丸”。当前虽有海外疫情输入风险,但考虑到我国的防控经验以及宏观政策的有效性,疫情输入风险仍然相对可控。往后看,尽管疫情对我国1-2月的经济造成了一定冲击,但随着我国复工复产进程的有序推进,深蹲过后的起跳更加可观,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并未改变。

  首先,考虑到消费需求的弹性,疫情期间的消费需求并非完全消失,疫情过后消费需求也有回补可能。第一,结合“破窗理论”,尽管社会的部分个体将承担一些损失,但这也将创造新的需求,并将有效带动生产和就业,如对防护用品、医疗器材的消费需求激增将带动医药、医疗设备制造等行业的发展,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疫情对全社会总需求的负向拉动。第二,当前居民的休闲娱乐消费需求(如餐饮、旅游等)虽然在短期内受到一定制约,但这一部分支出并非凭空消失,而是转换成其他形式(比如居民减少餐饮支出的同时也加大了对医疗防护用品的购买)或者延后兑现,随着疫情逐渐缓解,居民积压的消费需求也有望反弹,清明、五一等小长假都有可能是消费需求集中释放的窗口期。

  其次,在当前政策发力支持下,疫情过后企业的生产经营有望改善,劳动力需求的快速反弹也将对冲就业压力。劳动力需求方面,目前我国就业主要靠建筑业和制造业拉动,但受疫情影响,建筑业、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都将面临停滞,可能面临一定的订单、债务违约风险。疫情过后,随着消费回补、基建发力,终端需求的改善有望带动企业的生产经营走强、利润回暖,劳动力供给、需求均有明显回升,就业压力也有望改善。结合非典时期经验来看,疫情过后得益于人口流动以及企业盈利的复苏,国内劳动力的供需两端都有明显的恢复。

  第三,我国财政、货币的政策空间均十分充足,可为我国资本市场保驾护航。财政政策方面,相比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赤字率,我国的财政赤字率水平相对较低,部分发达国家政府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容忍了较高的财政赤字率以提振经济,而我国2019年的赤字率水平尚不足3%,我国仍有充足的财政空间以应对当前后续的不确定性。货币政策方面,目前全国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录得12.5%,中小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录得10.5%,与之对比,美国、日元和欧元区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只有1%左右,中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国际范围内仍然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从政策利率的角度来看,目前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为0-0.25%,而我国7天逆回购、1年期MLF利率分别为2.4%、3.15%,我国货币政策的子弹也十分充足。在当前的国际环境下,以我为主的政策定力将继续强化市场的信心,而充足的货币空间也将继续为我国资本市场保驾护航。

  疫情暴发以来,我国政府快速响应,相继开展人员隔离、企业停工等措施以应对新冠疫情,既为海外国家提供了防控经验,也为经济复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复工复产也在有序推进,我国产业链完整、产能潜力、政策空间充足的优势将逐渐引导经济增长回归常态,因此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方向仍未改变。放眼全球市场,疫情阴霾下,我国积极输出医疗物资、参与疫苗研制,既彰显了大国风范,也为“中国制造”正名。往后看,考虑到各国的防控力度已在逐渐加码,结合我国自身的防控经验,我们认为疫情终将结束。乍暖还寒之际,资产价格的短期波动或难避免,但综合考虑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制度优势和政策空间,我们认为目前国内资本市场仍有较高的配置价值。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