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工信部:我国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制造业国家

杨洁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国新办3月1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达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工信部总工程师田玉龙认为,2021年,我国工业经济发展趋势总体向好。

  肖亚庆表示,工信部将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和与此相关的制造环节。

  工业经济发展趋势向好

  肖亚庆表示,“十三五”期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3.5万亿元增加到31.3万亿元,连续11年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国家;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平均增速达到10.4%,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平均增速4.9个百分点,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也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15.1%。此外,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增加值由约1.8万亿元增加到3.8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5%提升到3.7%。

  田玉龙表示,2021年,我国工业经济的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不过,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也存在断供、断链风险,对工业经济带来不确定影响的风险是存在的。

  肖亚庆强调,“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实施制造业强链、补链行动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增强产业链韧性

  肖亚庆介绍,工信部已经开始对41个大类工业和下面细类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以绘制重点产业链图谱,找出弱项短板。“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分析好产业链、供应链,精准设计、精准施策、夯实基础,强链、补链,进一步增强产业链韧性。

  肖亚庆介绍,所谓“强链”,就是进一步锻造长板,增强发展主动权。着力培育发展新型产业链,如5G、新能源汽车、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着力提升传统产业链,保持产业链的完整;优化区域产业链布局,根据区域发展特点和布局,进一步发挥集群优势,增强产业链根植性和竞争力。

  所谓“补链”,就是补齐短板和弱项,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一是实施产业技术再造工程,针对弱项短板比较集中的领域,通过应用牵引、整体带动、揭榜挂帅等新机制组织攻关。二是加快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国已经布局17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下一步,要围绕产业创新,进一步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发挥地方企业积极性,按照市场化、国际化的原则,使我国制造业创新体系更加完备、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肖亚庆指出,紧扣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的创新能力,主要是聚焦一些新的领域,比如,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关键新材料、重大装备,以及工业互联网的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和与此相关的制造环节。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