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发改委:到2025年基本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

刘丽靓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记者 刘丽靓)国家发改委9月2日消息,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基本建成经济、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西部陆海新通道。东中西三条通路持续强化,通道、港口和物流枢纽运营更加高效,对沿线经济和产业发展带动作用明显。

  《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主通道畅通高效。铁路西线基本贯通、中线能力扩大、东线持续完善,公路瓶颈路段全面打通,以铁路为骨干、高等级公路为补充的干线运输能力大幅提升,铁海联运集装箱运量达到50万标箱,跨境铁路班列达到2000列。港航能力显著增强。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设施功能、服务配套全面完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进一步加密,新增国际航线10条以上。北部湾港、洋浦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1000万、500万标箱,其中外贸箱吞吐量分别达到200万、100万标箱。通道经济初具规模。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高效运行,区域统一大市场初步建立,多式联运“一单制”取得新进展,通关便利化水平和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数字经济、金融服务价值贡献明显增强。沿线合作共建机制更加健全,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产业园区建设成效显著。

  在加快推进主通道建设方面,《实施方案》明确,力争2025年贯通西线铁路。西线通路畅通工程包括:建成自贡至宜宾铁路,加快建设隆黄铁路叙永至毕节段、隆昌至叙永铁路扩能改造,开工建设黄桶至百色铁路、成渝铁路成都至隆昌扩能改造、南昆铁路百色至威舍段增建二线,规划研究成都铁路枢纽东南环线、南宁铁路枢纽南环线外移建设。加快建设G80广昆高速公路百色至南宁段扩容等工程。中线通路扩能工程包括:建成贵阳至南宁高铁、重庆铁路枢纽东环线,建设黔桂铁路增建二线、泸州至遵义铁路、重庆鱼嘴铁路货运站南场站等项目,规划研究重庆至贵阳高铁。加快G75兰海高速公路重庆至南宁段、G93渝遂高速公路扩容。通道内联外延重点工程包括:建成中老铁路、大理至瑞丽铁路、南宁至崇左至凭祥铁路及成昆铁路复线等项目,建设西宁至成都铁路、西安至重庆铁路,有序推进蒙自至文山、文山至防城港等铁路建设。

  在强化重要枢纽功能方面,《实施方案》指出,加快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大力发展高端航运服务,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供应链,打造现代国际门户港,推动与洋浦港、湛江港联动发展。以铝矿、原油、粮食、生鲜等为重点,建设大宗物资中转交易中心和冷链物流集散基地。编制完成北部湾港口总体规划。建设自动化码头,完善疏港铁路、公路等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强化临港产业高效聚集,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强化与西江航道衔接,研究建设平陆运河,建设百色等枢纽通航设施。打造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建设小铲滩码头扩建工程、北港区通用泊位、北港区公共航道工程及产业园,建设洋浦国投 5 万吨级公共液化烃码头、国投10万吨级公共粮油码头,建设石化新材料基地公共油品化工码头,实施海南逸盛洋浦莲花山临港石化物流园码头改扩建,推进洋浦港区航道改扩建,建设洋浦铁路支线、疏港高速公路和洋浦国际物流园。推动重庆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建设,规划研究重庆新机场建设。建设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完善沿线枢纽与集疏运体系,稳步推进南宁、贵阳、昆明等沿线国家物流枢纽建设,有序推进宜宾、自贡、泸州、遵义、柳州、百色、玉林等重要物流节点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具有集散、储存、分拨、转运等功能的物流设施。

  《实施方案》指出,提高通道运输组织与物流效率。大力发展铁海联运和国际班列班车,优化铁路运输组织,加强集装箱中转集结,扩大开行图定班列,稳步增加铁海联运班列开行规模。稳定开行广西、云南、重庆、四川等地至越南国际铁路班列,充分利用中老铁路积极开行至老挝国际铁路班列。优化重庆、四川至东盟等跨境公路班车运输组织,探索跨境公路运输直通模式,开展国际甩挂运输试点。优化航线航班组织。加强通道协同联动。共建共享运营组织平台,发挥重庆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作用,加快建成西部陆海新通道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发布通道发展指数,推进数字化通道建设;建立集装箱共享调拨平台和流转系统,逐步搭建境内外集装箱共享体系;建设金融创新服务平台,增强金融支持和服务通道建设功能;建设特色产品、进出口商品贸易服务平台。培育多元化通道运营企业。支持铁路、航运、物流等多元化经营主体参与通道运营。

  在政策支持方面,《实施方案》指出,拓展投融资渠道,加强中央资金支持,合理利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开发性政策性银行等资金,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对列入实施方案的建设项目,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加大用海用地等要素保障。在洋浦保税港区率先实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进出口管理制度,对符合条件并经北部湾港、洋浦港中转离境的集装箱货物,试行启运港退税政策,发展内外贸同船运输。支持沿线地区制定产业、物流绿色发展政策,努力推动碳达峰、碳中和。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