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人民币贬值不必过分担忧 减少美股和A股投资更多配置现金

专访瑞士宝盛亚洲区研究部主管马修斯

朱茵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  近日人民币意外连续快速贬值,引起广泛关注,不过,在瑞士宝盛亚洲区研究主管马修斯看来,今年人民币的跌幅不会很大,中国也不会发生金融危机。在美元加息的背景下,他表示不看好美股走势,认为在2016年应当减少股票投资,更多配置现金,对于中国股票市场,他更看好香港市场的一些稳定回报行业。

  不必过分担忧人民币贬值

  马修斯认为,人民币进一步下跌没有太大道理,首先中国还有3.3万亿的外汇储备,即使按照12月份的速度,也要至少两年才能耗尽。中国经济增长约7%,几乎高于其他所有国家。很多国家俄罗斯,泰国等发生问题是由于市场对它们的外汇储备失去了信心。目前中国的经常账户顺差有所改善,从2年前的2200亿到目前的4500亿,国际收支不但平衡,还受惠于低商品价格而有所改善。这些都是支持人民币的基本因素。

  另外人民币的公允值溢价也就是2%,所以不应继续跌过这个幅度。最可能的情况是央行希望放宽货币和金融市场, 以缓冲中国的经济再平衡。汇率试验引发全球市场恐慌,政府未来一段时间会让市场逐渐稳定下来,贬值超过5%的说法并没道理。并且一般而言,货币贬值利好股市。

  他表示,未来看好日元欧元的表现,认为美元今年会比日元欧元表现差,但会比新兴市场货币表现好。坚挺的经济体往往有强势货币,当前美国经济比欧洲或日本经济坚挺。

  在加息的预期下,预计在未来12个月其他国家央行会跟随美国加息,比如欧元区等国家。就算不加息,也会减少量化宽松政策,减少债券购买量。日本当前经济表现不错,就业情况表现很好,日本央行已持有大量政府债券,继续当前的资产购买速度,则日本央行将在2017年持有一半的政府债券,日本央行吸收的政府债券金额早已超过政府新发债券的总量,因此限制了其量化宽松项目大幅扩张的空间。当前日元是低估的。欧洲来看,M1的增速在上升的,PMI与GDP有3-6个月的领先期,从这个指标看,欧洲也会有经济好转。欧元的公允价值比现在的币值是低估的。欧洲的债券收益率是负的。欧元区意外地出现利好的经济数据,表明欧元受到周期性支撑。另外我们看到,美国经济在好转,经历了3轮QE之后,美元就开始上升了。市场认为政策是起作用的。

  新兴市场筑底囿于人民币和油价走势

  瑞士宝盛表示,新兴市场的稳定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人民币不跌,还有石油价格不跌,这个时机可能在今年夏天到来。

  中国所面临的问题是投资者担忧是否存在不可预见的大问题,但马修斯认为问题可能不是在中国国内,而是其他国家。如果是在国内的经济问题,央行的干预会更多,例如1993年虽然人民币贬值50%,但中国股市是增长的,其它国家则是从牛市转熊。

  当前的问题一是石油国家需要以一定价格出售石油,才能平衡其预算。但各石油生产国实现收支相抵时的油价水平相去甚远。在当前油价的下跌水平上,即使科威特和卡塔尔等采油成本低至20美元的国家也无法实现预算平衡。二是美国很多收益高达20%的高收益债券,已经占到市场份额的9%,如果油价继续跌,则很多美国煤炭、页岩汽等能源企业就会出现债券违约的风险。

  倒是在部分东欧的国家经济有好转的迹象。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将俄罗斯的信用评级展望从“负面”上调至“稳定”,称其预期俄罗斯的外部财务状况“保持相对稳健”。

  港股处于价格洼地

  马修斯认为,当前中国在香港的股票处于全球价格洼地。有些香港和澳门股票是资产净值的一半,如果投资中国股票可以在香港市场进行选择。

  他认为,中国在很多方面进行改革,这些改革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显现效果,中国的改革值得关注的方面很多,如放松管制:以前大多数只限由政府管理的行业现在都允许私营机构的参与。对外开放:外国公司于服务业可以有更多的参与。土地和户籍改革:法定的土地使用权和权利转让。改善移民劳工的社会福利。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效率。财政改革:透过物业税提高地方政府稳定的财政收入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巩固养老金制度和将国有企业股份注入养老金体制;私营医疗服务也将得到提升。放宽一胎化政策:提高长期增长潜力,促进中期消费水平。 金融自由化:鼓励私营公司建立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并加速实现可兑换资本账户。地方政府可以自主发行债券;减低风险成本。

  他认为,由于当前的互联网速度让大家比较短视,都没有耐心等待。但正如之前安倍的改革开始被嘲笑为不可能,最终还是令日本产生了改变。如果强硬推出快速改革,反倒会有一些负面的结果出现。马修斯认为中国的改革或许不是一年见效,但五年之后必然发现中国有很多深刻的变化。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