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Lending Club跌下神坛,P2P还有远方吗?

新华网

   听闻大洋彼岸的全球P2P龙头老大——Lending Club(LC)也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旗杆”倒了,这无论对美国还是中国的P2P行业来说,都是一脸大写的尴尬。短短几年,P2P行业是如何从顶着金融创新名头的云端,跌落至速生速死的深渊的?这背后所折射出的行业乱象、信任危机以及监管框架都值得人们反思。

   单就本事件来看,Lending Club犯了什么错?据报道,由于LendingClub此前向一名投资者发放了2200万美元规模的优先级贷款,违反了公司一直奉行的行业原则以及监管原则,该公司便将首席执行官雷诺·拉普兰赫(Renaud Laplanche)逐出公司。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这件事情的影响“罪不至此”,有点小题大做了,但更说明了市场经济中规则的重要性。

   反观中国,东窗事发的P2P(都不好意思叫它们是P2P)——从泛亚到e租宝,从快鹿到中晋,无不散发着坑蒙拐骗的气息,隐藏着庞氏骗局的逻辑。它们存在的问题几乎是一致的:涉及非法融资,资金链断裂,最终窗户纸被捅开,公司因无力偿还而垮台。如果对照LC的处罚措施,这些P2P的相关责任人引咎辞职几百回都难掩其过,诉诸刑责的概率几无避免。因为如果在一个健全的市场,难以想象铤而走险、蒙混过关的机会主义者能够闯关到底,甚或批量发生。这说明,我们的机制还有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LC的问题还不仅仅是违规贷款这么简单。众所周知,LC自2014年年底上市以来,股价走势一直不理想。与其股价的最高值相比,其市值已缩水约70%。作为P2P的鼻祖,LC在资本市场的窘境也折射出整个行业所遭受的质疑和不认可,这也意味着这种定位为信息中介的金融服务模式走到了一个关键而艰难的时期。

   而国内P2P上市第一股——宜人贷也在去年年底上市首日遭遇破发。面对外界对于盈利模式不清晰、经营不善等问题的信任危机,P2P行业可谓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行业的稳健发展任重道远。

   监管也不断给这个发展飞快,但规则并不健全的行业“降温”。在LC丑闻爆发后的一天之后,美国财政部发布了历时九个月制作的一份白皮书,对P2P的商业模式发出警告。这是美国监管机构首次就P2P行业监管制定框架。白皮书称,这一行业的很多创新是很“积极的”,但是其中大量新平台并没有经历过“完整的信贷周期”,他们向个人和机构投资者出售的贷款资产状况有恶化的可能。

   对于中国来说,监管层也再三强调平台的信息中介属性,平台本身不得提供担保。

   其实,所有问题的核心,无非仍然是老生常谈的风控问题。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P2P都应该是在互联网大潮下对金融的一种创新,同时也是一种补充。然而创新也不能摆脱金融这个缰绳。一旦脱缰,不但自食恶果,而且还是对金融秩序的一种破坏,同时也背离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初衷,最终买单的仍然是消费者。

   我们要做的是痛定思痛,不再重蹈覆辙。当一切喧嚣归于平静之时,恰恰是P2P审视自身、重新起航之际。能否航行到远方,还要看这个市场激浊扬清的勇气和力度有多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