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资产荒蔓延 互金平台铤而走险造“假标”

陈莹莹中国证券报

   在经历火热的增长后,P2P网贷终于停下了“疯跑”的脚步。网贷之家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P2P网贷平台数量呈现阶梯下降的走势,正常运营平台半年时间共减少246家。

   除了监管的因素,今年以来资产荒的加剧,或许才是导致不少平台“殒命”的因素。不少专家和分析人士预计今年下半年正常运营平台数量仍然将进一步下降。在此背景下,不少网贷平台为了揽客各显神通,除了各种补贴加息揽客,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制造“假标”。

   资产荒背后的“假标”

   实际上,优质资产荒已经出现在金融的各个分支领域。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伴随着网贷平台越来越多,有限的资产端就成为了各家平台的“命门”。如果没有足够优质的投资项目支撑,不但新的投资人市场很难开发,现有的投资关系也很难维持。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假标”在P2P网贷业内并不算新鲜事。但是今年比较特殊的情况是,有一些规模不小的平台也不得不铤而走险。

   P2P业内人士透露,“在优质资产荒加剧的背景下,部分平台只能铤而走险,其中不乏一些中大型平台。不过规范的大平台还算好的,最多只是会把投资人的钱投到货币基金这种地方去,然后剩下的利差就自己掏腰包来补。如果遇上那些不规范的平台,就直接给你造一个‘假标’,逾期或者亏损一部分都不叫事儿了,跑路才是最要命的。”

   网贷之家最新发布的《P2P网贷行业2016年上半年报告》显示,2016年上半年,累计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515家,其中良性退出(停业、转型)的共有247家,恶性退出(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的共有268家。其中,多家问题平台出现“假标”。

   业内人士透露,平台方面发布假标的目的主要是虚增人气、自融和诈骗等方面。虚增人气主要是一种营销手段。一些平台为了维持或提升平台人气,在缺乏优质投资项目的情况下设立假标,避免平台资金的大量流失,由于没有实际的优质投资项目存在,平台方将背负偿还利息压力。平台自融多用于输血给自有实业或偿还债务等,平台运用虚假标的把资金私自挪用到别的地方,比如说平台老板用于清偿债务或投资股市等高风险领域。二者均与平台有关,一旦平台资金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逾期亏损甚至血本无归,存在极大的风险。诈骗又分为两类:纯诈骗和庞氏骗局。纯诈骗类平台利用假标圈钱,往往配以高息诱惑,当资金汇进资金池账户后便卷款跑路,如一些新建平台开业不到一月便跑路。而庞氏骗局,简单理解就是通过设立假标来借新还旧。由于风控缺位,或者坏账率高使得平台只能以借新还旧的形式存续,为了大量的借新往往采取虚构借款标的的方式,危害在于资金链断裂。

   在专家和P2P网贷业内人士看来,无论是何种形式的“假标”,对于这个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都将是致命的。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直言,“像这样一个行业,在目前宏观经济运行状况不好的状况下,出现大量的经营风险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运营能力通常比较弱、融资能力也比较差,所以遇到压力就跑路。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爆出来的问题中道德风险占比太高,这就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了。在出现大量道德风险的情况下,这个行业中规规矩矩发展业务的人,其实是很难受的,因为目前这个行业的自律其实很难做到。”

   不少P2P网贷平台高管直言,优质资产荒背后的“假标”问题必须尽快肃清,否则对于行业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