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不良压力掣肘 实体信贷投放复苏仍待时日

陈莹莹 彭扬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不良资产压力仍旧是笼罩整个银行业的“阴霾”。这从近期密集披露的上市银行中报可窥一斑,以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等为代表的实体行业不良风险尤为突出。不良风险极大制约了银行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走访深圳、浙江等地发现,当前实体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有效信贷需求同比大幅下降。

  专家和银行业内人士指出,面对经济增速下行,实体经济的信贷复苏不能仅仅依靠银行。预计接下来政府将加大稳增长力度,提高实体经济投资意愿,积极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有效信贷需求下降

  “不敢投也找不到有效信贷需求。”记者走访浙江、深圳等地时,大量银行业内人士发出类似感慨。

  央行此前发布的数据也侧面印证这些现象并非少数地区所独有:今年7月新增信贷4636万亿元,对实体经济贷款新增4550亿元,同比少增1340亿元。新增贷款几乎全部来自居民部门,而非金融企业贷款却减少26亿元,这是近十年以来企业贷款首次出现负增长。

  一家股份制银行江浙分行人士对记者表示,“经济下行周期,总行更加谨慎,如果你这家分行的逾期贷款没收回,就不给你新增额度。我们现在只投地方融资平台、基建等项目,小微企业客户不敢碰。”

  基建、平台项目有限,遂成为商业银行眼中的“香饽饽”。而作为实体经济“细胞”的小微企业融资信贷需求,却遭到“冷遇”。建行深圳市分行小企业业务部总经理刘英华坦言,从外部环境看,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庞大、需求金额小、经营不规范、资料不齐全、公账和私账不分等特点,导致银行难以核实小微企业的真实经营,快速获得融资;从内部机制看,贷款出现风险后的责任追究、小微企业信息缺乏验证手段、没有合适的贷后监测机制、耗费的成本与实际收入不匹配、责任与义务相悖、银行人员总量几乎零增长等现实,导致银行难以真正意义上投入到发展小微企业的服务中。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指出,当前信贷需求结构性问题突出,而市场整体流动性相对充裕。解决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企业投资意愿不足的问题,或许更应从信贷需求端入手,培育新兴产业,刺激新的信贷需求增长点,进而改善资金脱实向虚或是集中流入部分行业、产业催生资产价格泡沫的现象。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认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萎靡,稳增长政策需显著发力。7月信贷社融异常下滑的状态难以持续,未来将逐步恢复合理增长状态,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实现经济企稳。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