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三大保险巨头上半年净利腰斩

投资压力山大 “防御”贯穿全年

李超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A股4家上市保险公司半年报相继披露,保险公司在负债端和资产端承受的双重压力露出“冰山一角”。一方面,多家上市险企盈利出现下滑,市场主体竞争格局持续,业务结构调整回归“保障”的需求显现;另一方面,保险资金运用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投资收益和未来配置优化面临压力,大类配置渠道之间的重心转移或将成为选项,而各家公司在投资机会判断和选择方向上也出现差异。

  分析人士认为,2016年四季度乃至2017年上半年,保险资金仍将以防御态势为主,适当寻求成长性个股的投资机会,但整体而言,除非市场出现明显的右侧信号,险资仍将以满足自身投资特点的各类板块为主要阵地。同时,以目前二级市场部分个股的价格来看,不排除年末再有保险资金尝试举牌,但对应的案例或举牌资金量将有限。此外,民营保险资金仍将在二级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

  “洗牌”加剧

  随着新华保险于8月30日晚间发布半年度报告,A股4家上市保险公司的中期业绩披露完毕。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人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3.95亿元,同比下降67.0%;总投资收益为508.41亿元,同比下降49.1%。中国太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1.42亿元,比上年度末减少45.6%;总投资收益216.41亿元,同比减少31.9%。新华保险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3.33亿元,同比减少50.6%;总投资收益162.93亿元,同比减少48.2%。

  数据印证了此前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三家公司发布的2016年中期业绩预减的判断,投资收益下降以及传统险准备金折现率假设变动成为主要的影响因素。略有不同的是,中国平安成为A股上市保险公司中上半年实现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中国平安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7.76亿元,同比增长17.7%。这被业内解读为与其多元化的业务结构有关,在利率持续下行、资本市场持续波动的情况下,其利润调节空间相对较为明显。

  业绩下降使得各家保险公司开始关注负债端和资产端的转型优化,前者聚焦“推进保障型业务发展”,后者则定位于优化资产配置结构。中国太保管理层表示,下半年将进一步推进保障型传统险发展,预计新业务价值率会呈现逐月上升态势,下一步将坚持专注保险主业的战略,发展产险、寿险、农险、健康险、养老金管理,坚持保险和投资双轮驱动,聚焦期交业务,形成“大个险”格局。

  中国人寿相关负责人表示,产品策略将呈现多元化,在下半年强化保障类业务会进一步强化。另外,如果利率环境发生长期改变,会考虑调整部分产品的保证利率,相应方案目前已在研究。

  保险业格局正显露“洗牌”的可能。中银国际证券分析师魏涛表示,从公司角度来看,财产保险市场集中度略有下降,市场主体不断丰富,人身险市场延续分化竞争格局,安邦保险继续逼近中国人寿的规模保费份额。由于市场上各家公司所处的发展阶段、发展战略、竞争优势等有所不同,资产驱动负债型的公司保费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

  东方证券分析师唐子佩表示,保险产品的避险属性,决定了安全性和流动性是寿险资金运用的首要原则,因此寿险公司的资产配置期限较寿险保单的存续期来说相对较短,使得寿险公司的资产久期小于负债久期,形成长债短投的特点。这就要求保险公司一方面要不断调整资产配置,以满足资产和负债的久期匹配,另一方面要保证短期的投资收益率可以覆盖保单的成本。

  唐子佩认为,去年,安邦保险、前海人寿、富德生命人寿等公司在二级市场频繁举牌,迅速做大自身规模,老牌的寿险公司的市场份额受到巨大挤压,寿险市场的格局已经重新洗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果保险公司下调产品成本,必然会提高产品价格,损失一定的市场份额。因此即使寿险产品的成本端有下降空间,激烈的市场竞争也限制了调整的空间。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