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业内人士:注重抑制资产泡沫不是货币政策转向信号

经济日报

  在去杠杆的背景下,货币政策不会过于宽松来刺激经济,也不会突然大幅收紧。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需要时间,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包括稳健的货币政策予以支撑。可以预期的是,今后货币政策将更加稳健、中性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时表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会议将货币政策与抑制资产泡沫结合起来,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应该如何理解这一表述?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重心发生转变甚至转向?

  抑制泡沫防控风险

  “近期,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较快,当前提出抑制资产泡沫主要考虑的是这一因素。”包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认为,资产泡沫会影响金融稳定,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数据显示,9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64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部分热点城市涨幅达到三四成。与此同时,个人住房贷款增速明显较快。前三季度全国个人住房贷款增加3.63万亿元,同比多增1.8万亿元,尤其是在7月份,房贷占据新增贷款的“大头”,而企业贷款甚至出现了少见的负增长。

  短期内,个人住房贷款迅速增长引起了不少担忧。一方面,流入房地产领域的资金增多,成为了房价上涨助推器;另一方面,个人住房贷款短期过快增加,也增加了金融体系的风险。

  “目前居民加杠杆还是有空间的,风险可控,但短期过快增加也会加大风险。”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目前,我国住房按揭占GDP的比重在25%左右,相较美国40%以上的水平,我国居民加杠杆仍有空间。但短期增加过快的话,风险不容忽视。从银行体系来说,大多数银行今年都把住房按揭作为重点,在有效地满足居民的刚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的同时,也出现了假按揭、首付贷等情况,这些违规行为有可能加大将来违约的风险。

  温彬认为,在全球量化宽松以及负利率的背景下,中国利率水平降低有利于降低投资消费门槛,降低成本,有助于扩大投资消费。“但在杠杆率运用上要谨慎。”温彬认为,杠杆率包括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企业通过银行负债,加大经营财务风险。居民部门杠杆率过高,又会导致资产膨胀,利用高杠杆率进行投机炒作,就会助长泡沫。所以无论是企业部门还是居民部门,在保持低利率的水平下,对加杠杆要保持谨慎态度。

  此外,金融机构的加杠杆行为也需要引起重视。温彬介绍,如在债券投资方面,一些金融机构期限错配,用短期资金投资较长期的产品;还有一些加杠杆的行为,如金融机构把融资买入的国债反复进行质押融资后再投。这都在无形之中加大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风险。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