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债登:筹建人民币债券跨境发行平台

证券时报

  12月2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2016-2020年战略规划。规划指出,未来五年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公司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悉心筹谋,务实应对。

  2016-2020年期间,公司将继续以“提供安全、高效、专业的金融基础服务”为使命,坚持“诚信、责任、服务”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不懈努力和自我超越实现新时期的战略目标。

  公司2016-2020年的战略目标是:有效承接国家发展战略,以中央登记托管结算为依托,加快推进公司转型发展,切实践行“多元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路径,将公司建设成为安全高效、开放透明的国际主要金融市场基础设施服务机构。

  一、多元化战略

  坚持统一登记托管结算主线,持续推进“两个转型”,发挥中央结算公司专业化和规模化优势,提升服务精细化和标准化水平,不断在产品、市场、服务、客户、资本等多维度取得突破,培育打造公司新的增长极,巩固公司在促进金融基础设施整合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和引领作用。主要任务是:

  ——坚持与完善债券核心基础服务功能。构筑功能完善的发行服务体系,支持债券市场化改革和信用体系建设,拓展政策性操作功能。建立跨市场多产品的统一登记托管体系,支持债券市场统一互联,支持柜台市场拓展。研究拓展托管服务。建立支持多币种、多渠道的DVP结算机制,完善结算风险管理机制。

  ——拓展中债价格指标产品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打造新一代中债价格指标系统,加快产品系列化、国际化建设,拓展细分市场。持续完善收益率曲线,加快中债估值向非债券资产领域拓展,拓展定制指数服务,发展特色领域应用。

  ——打造担保品管理服务升级版。提供多功能、跨市场、国际化的担保品管理服务,打造中债担保品管理品牌。促进担保品管理服务领域多元化,支持应用创新。拓展担保品管理功能,支持担保品快速处置操作。

  ——拓展金融产品综合服务领域。深化贷款市场服务,理财登记托管服务和信托登记服务。加强金联系统的布局。支持创新产品和金融资产流转结算和平台建设。

  ——深化创新研发服务。打造专业特色智库,支持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和市场监管需求。支持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支持绿色金融创新发展,支持地方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宏观政策研究,强化统计监测职能。

  ——强化数据服务功能。推行数据战略,提升数据对业务、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支持。建立数据共享机制,拓展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满足内部决策,外部宏观管理和监管以及市场的相关服务需求。

  二、集团化战略

  在“一参三控,三地协同”的架构基础上,抓住集团化拓展和集团化管理两个重要方向,加强资源协调和组织合力,打造金融基础设施综合服务集团,实现集团综合实力跨越式发展。主要任务是:

  ——优化集团组织架构。界定债券运营、战略创新、客户服务、IT和综合保障等功能模块。加快金融基础设施集团组建;建立健全IT服务中心体制。优化区域布局,筹划建设上海总部,深化发挥深圳客服中心作用,拓展其他区域服务中心;适时设立境外分支机构。

  ——推进战略协同。综合考虑分支机构战略定位,实现战略高度协同、管理高度融合、资源高度共享。集团总部发挥综合管理、督控指导、服务支持等功能,并提供债券核心基础业务运营。分支机构侧重专业创新和增值领域的操作运营、需求研发和专项营销。

  ——打造集团客服新模式。建立集团客户服务体系。确立集团品牌形象战略,加强产品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和谱系化。建设集团培训体系。发挥杂志“研究、宣传、服务”功能。建设集团网站群。

  三、国际化战略

  布局金融开放前沿,统筹考虑人民币债券在岸和离岸市场,以国际化能力建设为支撑,有序推动国际化服务由点及面拓展,建成与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跨境互联、辐射全球的核心金融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主要任务是:

  ——强化国际化服务能力建设。促进跨境直通处理。为跨境债券投资者提供税收服务支持。实现公司服务信息英文化。完善国际联络网,积极参与多边组织建设,实现将国际交流向更高层次的务实合作推进。

  ——推动跨境业务立体化布局。推进人民币债券统一发行定价、集中登记托管。促进跨境互联结算。配合市场开放整体布局,完善推广以中央托管机构互联为核心的债市开放升级版,便利“引进来”和“走出去”。推进人民币债券担保品的跨境使用。支持人民币债券在岸和离岸市场适时互通有无。深化跨境信息合作。为境外机构参与境内市场提供信息便利,加强中债价格指标产品的海外推广,引领第三方估值领域。

  ——打造国际化窗口。筹建人民币债券跨境发行平台,统筹支持在岸和离岸等多种发行模式。推进全球人民币担保品管理,为跨境交易提供担保品管理服务。对接跨境支付系统,完善跨境结算平台。对接国际交易平台,与境外离岸平台开展务实合作。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