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探索改革再出发路线图

高希言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高希言

  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劳动力、土地、环境低成本优势,我国吸引了大批发达国家企业“走进来”,从而获得了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经过近40年的发展,要素低成本的吸引力逐渐减弱,而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也应运而生。很显然,高质量发展是遵循经济规律的客观结果,也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和现在所处关口作出的一个重大判断,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也同时步入深水区,难题多、任务重。当前改革所面临的很多是涉及改变现有运行体制、触动既存利益格局、难以依赖短期行政手段推动的体制机制难题。作为一名长期在金融宏观调控第一线从事具体调控工作的管理和研究人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的研究内容和思考方向,在很多方面是有别于学界和业界的:既注重理论,又注重实践;既坚持原则导向,又坚持问题导向。在其所著的《改革的改革》一书中,阐述一系列改革难题解决方法时直切要害,他认为从当前面临的挑战来看,新时代的改革绝不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过程,必须主动突破“心理舒适区”,要对困难和挑战甚至重大风险有充分的认识和准备。

  对于新时代改革的方向,他认为不能“新瓶装旧酒”、“穿新鞋、走老路”,要敢于啃国有企业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调整、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建设、处置“僵尸企业”和风险点的市场出清问题这四块“硬骨头”,要充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应当沿着已经明确的改革方向一以贯之。从改革的路径来看,徐忠认为顶层设计与基层试点相结合是未来一段时期内,找准改革的着力点与切入点,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路径。

  日前,中央提出“坚决遏制房价上涨”,各相关部门也多次密集提及房地产调控。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与楼市调控组合拳的推出,由此可见决策层对“房住不炒”的决心。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而言,作者认为,建立一个全国城乡统一的土地当量市场势在必行。作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征收房地产税对理顺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优化房地产财税体制、减少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和投资冲动、积极向服务型政府职能转变、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是健全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长效机制的重要手段。

  对房地产市场来说,位置和区域非常重要,作者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市场最适合在各个地方去搞试点,坚持“宽税基、低税率、可负担”的原则,“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通过地区竞争优化趋同去推进房地产税和其他相关房地产制度,寻找适合中国特色的房地产长效机制。

  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对于一些政策执行,直接考验着政策的方向和智慧,考验改革的勇气和决断,因此政府保持战略定力非常重要。作为金融宏观调控第一线从事具体调控工作的管理人员,作者对宏观调控的看法无疑透露出政策的脉络。他表示,我国经济转型已有向好的迹象,在这个时候过度关注增长目标,反而会加剧矛盾,固化原有的结构性问题。

  同时,他认为,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也要有一定的容忍度。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富有弹性及外汇市场的完善,整体上有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合理范围内的人民币汇率调整是正常的。再者,在维护金融稳定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态度上,也应有所转变。“防范金融风险”主要是防范系统性风险,如果过度追求金融稳定,必然会让货币政策过度宽松,反而会导致小风险最终酿成大危机。

  2017年以来,我国宏观杠杆率上升势头明显放缓,今年一季度杠杆率增幅比去年同期收窄。目前来看,影响杠杆率的因素正在出现重要变化。对于去杠杆,作者的观点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他认为,去杠杆要把握本质,标本兼治,着力实施破解杠杆率迅速升高的治本之策。在货币政策保持稳健中性的同时,应淡化经济增长的目标。微观上,加强公司治理,规范中央与地方财税关系,优化金融监管,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才是去杠杆的有效措施,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有效化解高杠杆率的债务风险。去杠杆既要把握节奏,统筹施策,稳定宏观和监管政策的市场预期,有序去杠杆,防止政策叠加导致“债务-通缩”风险诱发系统性风险,也要保持战略定力,从宏观政策和监管上保持对金融机构去杠杆的压力,防止道德风险,促使金融机构主动去杠杆。

  “改革之势+改革之道+改革之法+改革之策”,这是全书的核心脉络,详细解析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原则、思维方法、政策措施。在梳理改革开放40年发展历程的同时,针对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若干难题,围绕“改革的改革”这一主题,明确问题导向、改革路径和基本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言,探索改革再出发路线图,这对于目前关心经济改革前途的各方面人士而言,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