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证锐评】2018年OMO净回笼近万亿 资金面缘何显著改善

张勤峰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12月28日,央行放量开展2500亿元逆回购操作,实现流动性净投放2200亿元,连续两日实施净投放,稳定年末资金面的意图明显。虽然2018年还剩下一个操作日,但全年操作大势已定——预计全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OMO)实现净回笼近1万亿元。然而,2018年资金面明显改善、市场利率大幅下行,这背后有何玄机?

  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12月28日,2018年央行共开展逆回购操作106100亿元,共开展MLF操作49510亿元,合计投放153110亿元;同期共有112500亿元央行逆回购、54020亿元MLF到期,到期回笼量为166520亿元。假设12月29日央行不开展操作,全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实现净回笼10910亿元,即便29日开展操作,也难以扭转全年净回笼的格局,这将是最近十年来OMO首次出现年度净回笼。

  从操作量上看,回购交易仍然是2018年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力品种。但结合到期回笼量来看,回购工具在央行流动性投放中的占比在下滑。数据显示,2018年央行通过逆回购操作实现资金净回笼6400亿元,通过MLF操作实现资金净回笼4510亿元,MLF操作力度相对提升。

  与此同时,公开市场回购交易时开时停,操作频率较往年大幅降低。截至12月28日,2018年央行共在182个工作日开展了公开市场逆回购或MLF操作,其中逆回购操作的次数为94次。统计显示,2017年央行开展逆回购的次数多达175次,2016年多达236次。2018年,MLF操作则延续按月操作惯例,全年共开展MLF操作17次。

  在逆回购操作力度相对降低、频次相对下降的背后,是央行资金投放的期限发生了较大变化。央行转向通过降准、MLF等增加中、长期流动性投放,降低了对短期流动性投放,锁短放长成为2018年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最显著特征。

  与2016年四季度,央行通过锁短放长促使金融体系内部去杠杆不同。2018年,央行再度实施锁短放长,主要是通过降准和MLF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增加中期流动性投放,在对冲外汇占款下滑的同时,减轻金融体系资金供求期限错配,提升流动性内在稳定性。

  通常来说,长期流动性对于稳定市场资金面和交易者预期的效果更好,尤其是降准带来的低成本资金可明显拉低货币市场利率水平。因此,尽管2018年央行通过公开市场进行了大规模净回笼,但央行通过多种手段增加了流动性供给,市场资金面依然出现了较明显的改善、市场利率出现了较明显下行。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