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共享经济重构社会劳动关系

邓宇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共享经济充满了话题性。一方面是互联网公司、科技型企业、创业者和投资者对共享经济的粉饰,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手段,极力宣传共享经济所带来的便利、舒适和个性化的生活享受,其核心便是以优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出行平台;另一方面是普罗大众、网约车司机、监管部门和媒体对于共享经济的矛盾心理,选择共享经济带来便利和实惠,同时也承受着共享经济所引发的风险。共享经济的引领者网约车更具有互联网时代的典型特征——分享、传播、时尚、个性等,因而迅速掀起了一波浪潮,并且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重构了社会劳动关系。

  美国作家亚历克斯·罗森布拉特的新作《优步:算法重新定义工作》,从科技革命、社会分工和互联网文化等多重视角出发,为我们探索优步的演进逻辑,揭示出以优步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引发的社会劳动关系的转变。事实上,优步作为作者探讨的核心案例对象,更多的是专注于共享经济背后的驱动,包括技术支持、大数据、算法思维等等,进而集中反映在网约车出行平台的司机管理、工作规则、劳动关系的重新定义。

  从大众化的视角来看,以网约车出行平台为代表的共享经济的确带来了便利,作者并不避讳科技对生活方式的巨大影响,并且这种科技隐含在算法的深度学习上。共享经济的诞生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背景。

  亚历克斯·罗森布拉特在《优步:算法重新定义工作》中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社会劳动关系模式,即用算法驱动的雇佣模式,改变了我们对工作的定义以及工作的组织形式。作者经历了25个城市的走访和体验,观察超过400名网约车司机,采访了125名司机,对于优步的运营模式和监管有非常广阔的视野。优步的运营模式与商业化营销、科技消费等密切融合,撬动了共享经济的大转盘,深刻改变了各个利益相关者所处的关系和环境。但是,作者在数年的研究中不断产生对优步这种共享经济和算法模式的质疑。事实上,基于算法的科技并未如硅谷科技精英所宣扬的那样改变收入不公的问题,相反,网约车出行平台的算法违背了其中立精神,更像是中间商,通过数据、预定价利用网约车司机,从司机和消费者身上获利。

  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亚历克斯·罗森布拉特的研究富有浓厚的社会学、经济学和文化内涵,而不是单纯的技术性分析,这与作者本身的学科背景、专业出身、职业生涯和研究兴趣密切关联。因此,作者也提出优步的算法打破了既有的法律和标准,重新定义员工的法律地位、工作方式和规则,这种影响是极其深远的。

  优步的成功并不偶然,而是科技时代所赋予的自由空间,算法的介入和互联网的商业运营填补了因经济衰退、高失业率的空白,为更多的失业人群、自由职业者提供就业机会。起初这种模式非常人性化、开放和自由,极富想象空间,劳动者和消费者的互动性更强,似乎是一片蓝海,打开了共享经济的新局面。但是,这本书翔实的研究给了我们不一样的思考,关于共享经济、算法和社会劳动关系的重构并非理想状态,而是夹杂着大量的法律、监管、伦理和社会问题。近几年国内发生的多起网约车出行平台事件已经敲响了警钟,盲目的发展和不合规的运营已经打破了共享经济模式的最初设想,亟待整治和规范。

  亚历克斯·罗森布拉特在书中同样关注到以优步为代表的网约车出行平台的诸多问题,而这不仅仅是优步与司机的矛盾关系,更重要的是逃避监管以及逾越法律的行为已经饱受诟病。作者的研究和分析显得异常冷静。书中写道,“在共享经济所做的天花乱坠的市场营销与是谁为了什么来从事司机这份工作的冷峻现实之间,有一道残酷的鸿沟。”这本书的结构比较独特,穿插优步司机、乘客以及大众形象的实证分析,通过六大章深度剖析优步在共享经济崛起中的语境、优步不同群体司机的动机、优步的故事和话术、优步的内部规则、公平性问题以及重新审视优步的问题。

  科技的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虽然科技改变生活,而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甚至深刻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工作模式,但是其中存在的诸多社会伦理与法律问题却无法回避。早期的共享经济受到了投资者、消费者和市场的高度认可,迎合了互联网时代的个性化、自由开放的文化,但是,随着以优步、滴滴等网约车出行平台为代表的共享经济模式相继出现风险事件,对这种算法和数据管理的质疑声也愈发密集。亚历克斯·罗森布拉特认为,即使优步消失了,这种共生关系留下的影响也会重塑整个社会在劳工关系、科技和法律方面的未来趋势。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