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穿透货币历史迷雾

戎志平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和其后一段时间,美元一再发生“边缘危机”,在活生生的现实面前,许多人开始认真考虑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从那时候起,金教授就成了美元货币制度的“吹哨人”,我是最早听她吹哨的人之一。

  矛盾重重

  金教授认为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必定崩溃,解决方案就是重新回归金本位。当时我还是个交易员,对这些理论问题并没有系统研究,我建议她写一本书,给我这种一知半解的人科普一下有关货币和国际货币体系的知识,也系统地阐述一下她的思想。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美国货币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国际货币体系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特别是特朗普总统上台后,一方面他对中国发起贸易战,千方百计狙击来自中国的商品,另一方面却把双赤字的规模搞得越来越大。特朗普总统的政策表明,作为国际货币的美元,正在受到来自美国国内政治越来越多的干扰。对特朗普政府“吃美元的饭、砸美元的锅”的做法,每个国家都要考虑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每个人也都要考虑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如何保卫自己的财富。金教授在书中用历史的方法、生动的语言和引人入胜的故事,给读者演绎了过去千年世界货币和财富演变的历史,以她深厚的学术造诣和敏锐的洞察力,为我们揭示了演变背后的逻辑,想必读者会从她的论述中得到启发。

  历史上,中国的货币和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早在上世纪30年代,中国放弃沿用近千年的银本位制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美国在1934年实施《白银收购法案》。美国白银价格由于《白银收购法案》的实施大幅上涨,从而导致中国白银大量流失,引发中国出现严重通缩,企业倒闭,最终被迫在1935年进行币制改革,实行纸币本位。

  在抗战和内战中,蒋介石政权滥发纸币,导致后续恶性通胀。弗里德曼认为,“《白银收购法案》是促成蒋介石政权覆灭的一个重要因素”。1972年,在基辛格对中国进行历史性访问之前的4月14日,尼克松宣布放松对中国的货币管制,允许中华人民共和国使用美元。由此,打开了新中国与美国经济交流的大门。不久,中国实施改革开放,中国经济迅速融入以美元为主导的全球体系。今天,我国的货币发行,很大一部分还是依靠持有的美元外汇储备,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及其价格形成机制仍是中美经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变量,也是决定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方向和每个人财富的最大变量。

  解决之道

  对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未来,学术界有一点共识,那就是当今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问题重重、需要改革。但是,对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和演变方向看法不一。目前大致有三种观点。

  一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长期存在,美元仍将继续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刚性泡沫。对此,现代货币理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将被多元国际货币体系所取代;三是重回金本位制。金教授认为“我们迄今能感受到的,就是一个将印钞进行到底的节奏。如果世界照此继续下去,终究有一天,我们会遇到在全球范围内钞票太多和实物太少的问题”。那么在下次危机到来之时,是不是意味着美元将从世界储备货币这一至高无上的位置上滚下来呢?我认为,这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的问题。而黄金这个锚再次回到货币系统,无论是对我们已经实行了半个世纪的纸币系统的矫正,还是为未来电子货币时代的交换构建共同的基础,它的角色都至关重要,就如同黄金在历史上多次系统重置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

  在书的最后,金教授探讨了比特币的前景。金教授认为,虽然比特币或类似特征的数字货币有成为货币的诸多潜质,但仍无法摆脱部分准备金制度下泡沫与萧条的轮回,最终也无法实现“去中心化”的理想。“如果未来比特币世界的金融机构发行的比特币被足够多的个体或组织接受,比特币体系下的部分准备金机制仍存在理论上的可能性。真到了那时,‘第三方信任’基础又会回到我们的交换生活中,人类社会会重新经历部分准备金下的泡沫与萧条,所不同的只是在更高的技术水平上,这其实是对我们群体意识进化到何种程度的考验”。说到底,一旦数字货币“还俗”回到传统金融机构和部分准备金制度,它就是一项新的铸币技术,不会给货币银行体系的运行方式带来颠覆性改变。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