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深水区医改需港式医院鲶鱼

张枫逸(null)

  前些年,民营医院一度被视为“鲶鱼”,人们期待公立医院与非公立医院相互竞争共同发展。步入深水区的医改更需要“港式医院”这样的鲶鱼,从理念、体制、模式等方面注入新鲜血液。相信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患者的“用脚投票”,一定会倒逼更多的医院借鉴之、仿效之,让港式管理在内地生根开花,泽被民众。

  7月,由深圳市政府投资35亿元兴建、深港双方共同组建团队管理的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正式试业。根据深港双方合作协议,港大深圳医院将坚持公立医院属性,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该院因为致力“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与非营利分开”而备受瞩目。

  “在这里,没有托关系走后门,没有回扣、没有灰色收入,医患纠纷很少,更没有‘医闹’”,媒体曾如是描述香港医院,引发内地民众无限向往。作为深港医疗“对接”的合作范式,作为内地公立医院的“改革样本”,港大深圳医院从孕育到生产的每个过程,都“赚足”了世人的目光。

  港大深圳医院也不负众望。试业1个多月来,共有4000余名患者就诊,大部分患者对医院的服务表示满意,医院受理的投诉率仅为0.8%。在医患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这样的成绩单无疑让人眼前一亮。究竟“港式医院”背后有怎样的成功密码,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首先,树立尊重患者的平等理念。过去人们常把看病称作“求医”,一个“求”字将患者的弱势地位暴露无遗。排队数小时,医生几分钟就草草打发了,让患者感到被忽视;对于看病难、看病贵的不满,病人及家属囿于信息不对称,也是无处宣泄。如今,港大深圳医院让人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尊重。预约模式告别了拥挤排队,提高了就医舒适度,也节省了等候的时间;“先全科,后专科”的分诊模式,让患者的疾病得到有针对性的问诊,看病更高效;更可贵的是,病人关系科的设置,让病人有了说话的地方,医患矛盾有了有效疏导和发泄的出口。一个真正尊重病人的医院,病人是没有理由不喜欢的。

  其次,奠定不收红包的制度基石。前不久,卫生部出台医患签字不收红包的规定受到网友的戏谑,被指“走形式”,相比之下,港大深圳医院把不收红包写入员工守则,迄今为止,的确没有收到过相关投诉。不收红包从梦想照进现实,靠的不仅是医生的道德自觉,更是严格的制度保障。一方面,医院采取“高薪养廉”,给予最高年薪百万的丰厚薪酬福利,让医生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消弭了“马吃夜草”的逐利冲动;另一方面,“打包”收费的制度让医生灰色收入无“空隙”,医德考核优先、对红包回扣零容忍的管理规定更让医生不敢逾越雷池。

  此外,建设平衡经营的发展模式。公益性是卫生事业的固有属性,市场化是医疗机构的生存之道,一些医院往往因为无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产生一系列矛盾纠纷。正如专家所言,以政府投入来保障公立医院运营,在发达地区,如北上广深等城市实行是没有问题的,但要推广至全部公立医院,财政上无法承担。港大深圳医院就大胆地提出了“营利与非营利分开”的模式,通过营利性的VIP服务来提高医院收入,以此来反哺非营利性的基本医疗服务。有所为、有所不为,平衡经营的发展模式,有助于医院在公益属性和市场属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既满足自身生存,又不增加就医成本,从而实现医患双方共赢。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