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为啥握不住大涨股 A股有效赚钱策略

中证网

  股民经常犯下这样的错误,股票一定要等到赚钱才肯卖,否则是捂住。或许在牛市,还有快速扳回的机会,但是一旦遇到熊市场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赌一把。

  虽然现在是在牛市之中,但依然要不断的提醒大家,风险的控制和止损的设定才是是投资常胜将军的法宝。

  得与失对人所产生的心理价值是不对称的。损失带来的痛苦远大于收益带给我们的满足感。打个比方就是:捡的100元所带来的愉悦,无法抵消丢100元所带来的痛苦。所以当我们作有关收益和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不对称性。

  原理1:损失厌恶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感。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如果赢了可以获得500000元,输了失去500000元。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

  请作出你的选择。

  A.愿意B.不愿意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赌局输赢概率相同,是绝对公平的赌局。但大量类似实验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为什么人们会作出这样的选择呢?

  想到可能会输掉50万,这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有同样可能赢来50万的快乐。就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

  投资客为什么会卖掉本该大赚的股票有位朋友,很早就向我推荐一只股票。作为一名以“价值投资”自诩的投资者,他两年前就卖掉自己的奥迪Q7大量买入了这只股票。

  最近,该股连续涨停,我打电话问在泰国度假的他。他说早已在接近不赔不赚的价位卖掉了所有的该股票。原来,这位朋友虽然投资颇有眼光,理念也正确,但却受不了在持有期间该股票价格的起起伏伏。

  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即使股票账户有涨有跌,人们也会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所谓“知易行难”,一就如此!

  一般人因为这种“损失厌恶”,会放弃本可以获利的投资。

  要有100%的利润,庸众才会蠢蠢欲动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韦斯基在19世纪70年代所做的研究表明,“损失”和“收益”对人造成的心理冲击是不同的。

  卡尼曼和特韦斯基曾设计了一个掷硬币的赌博实验。现在,掷硬币来打赌,如果是背面,输掉100美元。如果是正面,赢得150美元。这个赌局你想参加吗?

  赌局显然有利可图,但实验证明,大多数人居然会拒绝这个赌局!对大多数人来说,失去100美元的恐惧,远比得到150美元的欲望要强烈!等额的损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额的收益带来的喜悦相比,损失对人的心理刺激明显更为强烈。

  最少收益多少,才会平衡普通人失去100美元的恐惧?卡尼曼注意到,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个问题的标准答案是200美元。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赌博之前,倾向于要求得到至少是其风险双倍的担保。

  卡尼曼得出结论,等额的损失造成的痛苦,和等额的收益带来的喜悦相比,损失对人的心理刺激甚至多一倍。当然,这个发现仅仅对普通群众有效,资本家显然不在此列。

  资本家比普通人更爱冒险。马克思对此早有精彩描述:“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资本家就到处运作;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活跃起来;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于践踏人间的律法;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家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对于群众来说,200元的收益才能抵消100元的风险恐惧。但是,当大多数人都蠢蠢欲动的时候,就算只剩下万分之一的获利可能,乌合之众仍会前仆后继,共赴风险的盛宴。

  原理2:确定效应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即处于收益状态时,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者。

  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作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见好就收”,落袋为安。

  “确定效应”表现在投资上,就是投资者有强烈的获利了结倾向,喜欢将正在赚钱的股票卖出。

  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错则拖,赢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这与“对则持,错即改”的投资核心理念背道而驰。

  原理3:反射效应多数人处于亏损状态时,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赌一把。也就是说,处于损失预期时,大多数人变得甘冒风险。

  “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民身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统计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长于持有获利股票。长期持有的股票多数是不愿意“割肉”而留下套牢的股票。

  前景理论指出,在涉及收益时,我们是风险厌恶者,但涉及损失时,我们却是风险喜好者。人们并不是风险厌恶者,他们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情况下非常乐意赌一把。

  归根结底,人们真正憎恨的是损失,而不是风险。

  迷失于稀有事件前景理论还揭示了一个奇特现象,即多数人具有强调小概率事件的倾向。何谓小概率事件?就是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比如天上掉馅饼,这就是个小概率事件。掉的是馅饼固然好,但掉下来的不是馅饼而是陷阱呢?那也属于小概率事件。

  你亲眼见过彩票中大奖的人吗?我只知道电视、报纸上几乎每天都在报道。

  事实上,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的可能微乎其微,99.99%是支持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愿意冒这个风险。同时,很多人都买过保险,虽然倒霉的概率非常小,可还是想规避这个风险。人们的这种倾向,是保险公司经营下去的心理学基础。在小概率事件面前人类对风险的态度是矛盾的,一个人可以是风险喜好者,同时又是风险厌恶者。传统经济学无法解释这个现象。

  从中国A股市场找到了一个有效赚钱策略

  中国股市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上海和深圳市场将越来越国际化。目前它们是世界范围内少数仍由国内投资者主导的市场中的两个。

  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向境外机构授予越来越多的投资配额,稳步向境外投资者开启大门,同时,“沪港通”计划为海外资金开启了另一个投资渠道。

  上周,全球第二大资产管理公司先锋集团(Vanguard)决定将A股纳入其最主要的新兴市场外汇交易基金。这一决定可能成为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然而,对于A股这样神秘又看上去难以捉摸的市场,人们到底应该怎样进行投资?

  在全球其他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一种观点,投资者可以通过将其投资组合向特定风险因素倾斜,在整个周期上跑赢市场。

  规模较小的企业、“估值”低廉的股票、以及股息收益率较高的股票都有带来超额回报的倾向。多数情况下,投资者还能通过偏重于那些已经显示出强劲增长势头或低波动性的股票,跑赢股指。

  这些观点催生了全球投资产业的一个新领域—即所谓“smartbeta投资”。富时集团(FTSE Group)首席执行官麦思平(Mark Makepeace)认为,最终,全球每一美元投资中将有35美分是依照这种策略投资的。

  然而,在A股市场,90%的股票由国内散户投资者持有,极高的换手率导致股票平均持有期只有两个月。此外,由于整个市场的市盈率高达62.7倍(深市前向市盈率),不断转战多个市场板块的投资者,对股市估值的飙升早已见怪不怪。在这样的市场中,上述因素依然适用么?

为啥握不住大涨股 A股有效赚钱策略

  A股市场的行情与全球各股市的走向毫无关联

  A股市场的行情与全球各股市的走向毫无关联,大体上也和其他新兴市场没有关联(参见上图)。在这个全球市场不断走向步调一致的时代,这一事实令A股市场显得特立独行。

  然而,全球第三大基金公司道富环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以下简称SSGA)的研究表明,许多在全球其他地区看到的行为定势,也会在沪市和深市发现.

  根据SSGA亚洲(除日本外)投资组合策略师负责人吴重光(Sunny Ng)和同事乔治?奥格特(George Hoguet)、钟培熙(Christopher Cheung)的数据分析,其中最显著的是价值效应。

  他们利用从2002年初到2013年底的数据研究发现,市净率最低的五分之一股票每月跑赢A股大盘83个基点(相当于每年超过10个百分点),而尤金?法马(Eugene Fama)和肯尼思?弗伦奇(Kenneth French)在2012年一份关于美国股市的研究中发现,美国股市的这个数字是44个基点,仅为中国A股的一半多。法马和弗伦奇创建了关于市场行为的“法马-弗伦奇三因子模型”。

  研究发现,中国的价值股产生超额回报的趋势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而至少自2010年以来,市净率最高的那些股票跑输了大盘(见下图).

为啥握不住大涨股 A股有效赚钱策略

  数据来源:SSGA

  收益率效应,或者说派息最多的那些股票跑赢大盘的趋势,看上去也适用于中国股市。SSAG团队发现,2002年至2013年,股息收益率最高的五分之一股票每月跑赢MSCI明晟中国A股指数55个基点,这一趋势在统计上也很显著。

  同样,波动性最低的股票跑赢大盘的特点看上去也适用于中国;过去5年中波动性最低的股票每月平均跑赢大盘47个基点。

  吴重光承认,这一发现令他感到“惊讶”,因为中国内地股市“疯狂的成交量”按说可能消除掉低波动性溢价。

  SSGA的团队得出,另外两个在其他市场普遍存在的现象—小盘股跑赢大盘、以及上涨势头最为强劲的股票后市继续上涨—似乎并不适用于中国市场。

  该团队发现,对于上述两种现象,跑赢大盘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涨势效应可能被极高的成交量抵消了。

  然而,吴重光得出,基于因子的投资策略在中国内地“或许是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偏重股息收益率和价值股的投资策略。

  此外,当然了,如果这些策略在目前是有效的,那么可以合理推断出,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市场,以及其国内股市的所有权制度逐渐变得更像世界其他地方的股市,这些策略会更加有效。

  在中国,已经有些人通过因子投资策略赚到了钱。随着中国工资水平提高、更多地向国际规范靠拢,因子投资或许将成为未来的方向。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