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基金子公司缩成“翔” 信托再扛“通道”大旗

环球老虎财经

  随着监管趋严、金融去杠杆等诸多因素影响的多重背景下,各金融行业通道业务受到大幅影响。特别是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通道的业务开展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很多私募基金将通道业务从基金子公司转移到了信托,信托会是下一个风口么?

  私募基金将通道业务转移到信托,但通道费用也会随之增加。因此,由于信托通道业务的局限性,部分私募基金依然选择基金子公司。

  “存量不续,增量不加”,上海一位私募人士这样描述基金子公司通道业务的现状。监管升级,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的通道业务收缩,尽管通道费用会较之前增加,部分私募仍不得不将通道业务转向信托。

  信托成通道香饽饽

  新沃基金发生无法偿付事件之后,今年5月证监会重申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随后在2017年5月19日,证监会在新闻发布会上首提全面禁止通道业务,强调不得让渡管理责任。这一击对于整个通道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很大,整个通道业务自大集合都被叫停,紧接着就是券商资管的通道业务进入爆发式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通道业务产品规模达到27万亿元。

  监管强势叫停通道业务后,很多基金子公司和券商资管都开始退而求将通道业务转移到信托。

  “我们之前主要用基金子公司做通道业务,现在改为走信托通道或者直接发产品。”上海某小型私募基金人士表示,而信托的通道费是千分之三,成本比之前要高。上海某中型私募相关人士也表示,现在和信托合作,费用比以前至少高了一般。但,也有私募表示发行成本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和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相比,信托通道费原本就高。这是因为信托公司在净资本方面的管理十分严格,而且信托的监管成本也高,很多非标项目是刚兑,不愁没有人。但信托还是受到了产品类型的限制。因为信托无法估值,有的信托通道不能做期权、衍生品以及沪港通、深港通等投资标的,很多私募自然无法与其合作。只有结构化产品等需要走信托通道,因为现在的监管下只有信托通道能发行带杠杆的产品。

  新规之下,私募基金需要银行代销的性质决定了私募销售的两个主要渠道。一个是直销,另一个则是寻找有基金销售牌照的机构。在拥有基金销售牌照的机构中,银行自然是销售能力最强的。但是银行不能直接代销契约型产品,只能和有金融牌照的机构签约,而私募作为非金融机构,想要通过银行代销,只能寻找有金融牌照地信托房。往往在私募和银行的沟通过程中,银行会给私募基金直接指定通道方。

  “一家一议”的信托公司

  通道选择变得单一,再加上费用的考虑,一些小型私募便放弃了银行代销这条路。他们觉得代销对私募的资质要求也十分严,再加上A股行情不好,很多代销机构也无能为力,就更加没必要在通道上花费成本。

  但很多私募还是会选择信托作为通道方。面对日益增加的需求,信托收费也有水涨船高之势。信托收取通道费现在基本上是“一家一议”,每个产品的情况不一样,收费也不同。有的信托公司不仅负责通道业务,还同时承担该产品的销售,综合下来,费用就会比较低,因为部分成本算在了销售费用当中。

  与此同时,信托选择合作方也会存在价差,对新成立的或规模较小的私募,信托收的通道费会比较高;而对有合作基础、规模较大的私募,费用就会低一些。但信托公司在交易的局限性上还是会让一些私募打退堂鼓,这些私募还是会走基金子公司。因为相比非标类项目,证券类私募基金投向标准化产品,占用的资本金比例较小,部分子公司尚有额度开展通道业务。

  监管新时代来临

  证监会首提全面禁止通道业务所带来的影响很大。通道业务被叫停后,券商资管的通道业务就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今年一季度,通道业务产品规模达到27万亿元。证监会继而又提出,资管机构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通道业务,这意味着券商资管、基金公司及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迎来了生死劫。

  这真真的把基金子公司饿成了骆驼。渠道受限、信贷收紧,好似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银行缩表、去杠杆,另一方面,将推高融资成本,房企以往通过银行采用通道、委外与表外业务获取资金的好日子大势已去。

  金融强监管的大背景下,基金子公司的业务方向将迎来“被动”转型,如果从主动管理角度探讨,基金子公司未来也许会选择一级市场FOF 产品、私募股权业务,以及主动管理类信托和资产证券化业务。这是一次对金融秩序和投资人的双重锤炼。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