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提振消费扩内需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江聃证券时报

  今年3月以来,国内许多地方掀起了发放消费券的热潮。6月23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办的第七期热点问题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消费券是短期提振消费的举措,在其他经济政策共同作用下,消费券对拉动消费起到了重要作用,后续应加大对特殊困难群体的识别,有使用期限的现金化消费券能够更好地帮扶特助困难群体。中央财政在这方面还可以有所作为。

  经济体系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一个循环过程。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的阶段,经济修复需要各个环节相互支持发力。根据5月份公布的主要经济数据来看,生产已经基本修复,后续经济恢复更大程度上依赖于提振消费,特别是居民终端需求的拉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经济学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执行主任、CMF主要成员陈彦斌表示,目前消费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结构性分化,一是网上消费、新业态消费增长较快,今年前5个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5%。二是受疫情冲击较大的餐饮收入增速仍为两位数的负增长。

  “数据表明,报复性消费暂时没有出现,消费低迷的现象比较严峻。”陈彦斌说,在我国宏观大背景下,要清醒认识到提振居民消费是盘活中国宏观经济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节点。

  收入和预期是促消费的重要因素。中国社科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张平认为,国内社保覆盖率水平比较低,收入预期只要一下降,就会对现期消费带来拖累。他指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具有不均衡性,对农民工、中小企业主以及外贸行业冲击更为大,而这批人恰恰是消费倾向更高的人群,这也就会大致整体的消费下滑。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颜色说,根据一项基于1万个样本的调查显示,57.4%的受访者表示收入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接近1/3的人收入下降了20%~50%。按照职业来看,个体经营者受到的冲击最大。

  “2019年农民工月平均工资是3900元,如果有20%以上的农民工收入下降达到50%,我相信他生活只能靠储蓄和东挪西借来维持,何谈消费呢?”颜色说,目前政策对于受影响最大的群体的帮助还有提升空间。

  华安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林采宜认为,老百姓的安全感决定了消费意愿。因此不仅要提高他们的收入水平,还要提高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