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信贷高速增长 场景化金融产品迭出
在已披露2022年年报的上市银行中,多家银行2022年末绿色信贷余额创历史新高,增速显著快于贷款整体增速。同时,银行业绿色金融业务也在加速创新,场景化绿色金融产品迭出。
分析人士预计,未来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前景广阔,银行需要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投融资体系,更好服务绿色经济发展。
增速加快
据上市银行2022年年报以及相关报告显示,2022年,多家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创历史新高,增速显著快于贷款整体增速。绿色信贷增速超过30%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相比上一年,绿色信贷“万亿俱乐部”成员增至4家,分别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截至2022年末,上述4家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分别为3.98万亿元、2.75万亿元、2.70万亿元、1.99万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37.7%、40.1%、36.4%、41.1%。
六大行绿色信贷增速均在30%。除了上述四家,交通银行2022年末绿色信贷余额为6354亿元,同比增长33.3%;邮储银行2022年末绿色信贷余额为4965亿元,同比增长33.4%。
股份制银行方面,目前已披露2022年年报的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均在千亿级别。其中,兴业银行2022年末绿色信贷余额为6370亿元,同比增长40.3%。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均超过3000亿元。同时,光大银行、民生银行、浙商银行、平安银行2022年末绿色信贷余额也均在1000亿元以上。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绿色信贷增速均在50%以上。
不少城农商行绿色信贷规模增长也较为可观。比如,北京银行2022年末绿色信贷余额为1103亿元,同比增速达131%;重庆银行2022年末绿色信贷余额为276.2亿元,同比增长44.5%。
不断创新
“绿色信贷的目的是以信贷等金融资源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优化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结构、降低环境和社会风险。”川财证券研报指出。
纵观各家银行绿色信贷的投放领域,大多聚焦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清洁能源领域,涉及的行业日益丰富,覆盖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绿化、低碳交通、生态保护、绿色服务等行业。
除了绿色信贷,多家银行还打造了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理财、绿色基金、绿色租赁等类型的多元化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并加强绿色金融业务创新,如推出企业碳账户、个人碳账户、绿色存款、场景化绿色贷款产品等。
例如,邮储银行2022年率先应用中央结算公司推出的通用式绿色担保品池,成功落地首笔绿色债券质押式同业存款业务;落地系统内首单蓝色债券业务,募集资金用于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等。
加速完善
多家银行在年报中透露,将继续发力绿色金融。如交通银行提出,“十四五”期末绿色贷款目标为不低于8000亿元,力争达到1万亿元;光大银行表示,争取2023年绿色贷款增量不低于500亿元。
“预计未来10-15年,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万亿元级别,这对商业银行来说是巨大机遇。”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表示,发展绿色金融,可以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拓宽收入来源与盈利能力;有助于优化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推动银行经营转型升级,更好应对ESG风险。
周茂华表示,未来,商业银行将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投融资体系,更好服务绿色经济发展。商业银行需要对绿色项目标准界定、碳核算、信息披露、绿色项目风险管理、数据积累等方面练好基本功。同时,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稳步拓展绿色金融服务范围,以满足绿色发展金融服务需求。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银行业绿色金融对中小企业覆盖仍不够。对此,周茂华建议,需要通过政策工具设计,对商业银行服务绿色中小企业形成激励机制;鼓励商业银行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创新金融产品,支持绿色中小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