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2017年国内鸡蛋价格或打破三年周期变化规律

农产品期货网

  原标题:2017年国内鸡蛋价格或打破三年周期变化规律

  鸡蛋价格是蛋鸡行业的中心和重点,直接影响蛋鸡养殖盈利水平,不仅能上溯至种禽行业,还能向下延伸至屠宰企业,亦辐射饲料、兽药、疫苗、设备等相关行业,涉及群体众多。目前关于鸡蛋价格研究的结论及方法有很多,如三年周期变化规律,料涨价跌,与蔬菜、肉类的相互影响等,都是业者多年宝贵经验的精华。卓创资讯作为公平、公正、中立的第三方,在鸡蛋价格方面也进行了多年的数据积累工作,下面将详细分析我国鸡蛋价格的波动规律。市场零售价的规律性变化较明显 2001-2015年农业部统计的鸡蛋零售年度均价的波动情况,从中可以看出,4年周期性变化的规律比较明显。且零售价整体上涨,最主要的因素是劳动力成本及流通环节成本的支撑,而直接转化到蛋鸡养殖环节的利润并不是持续增加的。鸡蛋零售价直接反映居民的购买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内的经济形势,这也就能通过另一个指标——CPI指数来体现。我们将2001-2015年鸡蛋零售年度均价的涨跌幅与CPI指数的变化进行对比,如图2所示。两者3-4年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比较一致。所以说,鸡蛋零售价的波动是有规律可循的,且与国内经济的周期性变化比较相关。再就是鸡蛋的需求属于刚性,且随着人口增加,尤其是二胎政策的放开,则未来对于鸡蛋的需求也是不断增加的。这个规律性比较适合政府部门及研究机构的分析及研究性工作,并不适合蛋鸡养殖及流通环节拿来借鉴。重点市场鸡蛋批发价的规律性不明显下面我们选取国内两个重要的市场——北京、上海对鸡蛋一级市场批发价进行研究。首先这个批发价是通过大型贸易商及重点市场(回龙观、大洋路)进行算术平均得到的。其次,这里所说的批发价与产区的收购价仅是运输成本及经销商利润的差别,走势变化是比较一致的,且上海、北京重点市场接收产区鸡蛋的周期也比较稳定,一般是1-3天。再次就是业者对北京、上海的影响、辐射力比较认可。图3仅选取了2009-2016年近8年的数据,从中可以看出,两者的走势变化非常一致,但整体不是持续上涨的。2015年两市场的均价为7.48元/公斤,比2009年仅上涨0.16元/公斤,涨幅18.29%,远低于零售价同期涨幅29.93%。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销区市场的一级批发价并没有很强的周期性变化规律。虽然1985年以来我国的鸡蛋产量整体是稳定增长的,且若无突发事情蛋鸡开产后是无法间断的,但鸡蛋出场价(经销商收购价)的波动仍然比较频繁。最重要的原因是各级流通环节(3-4级)采购周期不同、鸡蛋供应的季节性变化及业者心态的变化等。以11-12月为例,鸡蛋价格整体呈现小幅振荡走势,变化幅度在0.10-0.20元/公斤,变化周期一般为5-7天。蛋价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小,主要原因是供需面势均力敌。首先是供应面支撑,前期中秋节及国庆节会有适龄淘汰鸡集中出栏现象,导致鸡蛋库存压力不大;其次是气温较低,鸡蛋存储期延长,养殖单位多有低价惜售心理;再就是猪肉、蔬菜价格形成高位支撑;最后一个原因是缺少节日拉动,整体需求较稳定,难以对蛋价上涨产生动力。预测中长期鸡蛋价格的几个重要指标对于养殖单位来讲,如果能清楚把握未来的鸡蛋行情走势,则对未来发展是很有利的。虽然影响鸡蛋价格的因素有很多,但仍有规律可找,如季节性变化——冬春低夏秋高。对于供应面的影响有两个重要的指标:4个月左右以前的鸡苗补栏量、上个月的淘汰鸡出栏量。从近年来看补栏淡季一般在5-8月,淘汰鸡出栏集中在春节、劳动节、七月十五、中秋节及国庆节前后。对于需求面主要是节假日产生的阶段性拉动,中秋节及学校开学拉动作用较明显。除此之外,建议养殖单位密切关注环保政策的变化。监测的数据显示,今年1-10月父母代种鸡场的鸡苗销量同比基本持平,但5-7月同比增加近54%。从祖代种鸡场反映的情况来看,1-10月商品代鸡苗的销量同比增加20%左右。据此推算2017年1-9月的蛋鸡存栏量同比将明显增加15%左右。而目前河北、山西等多地出现产蛋率下降、体重不达标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目前的鸡蛋产量。再就是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疫情。基于今年冬季偏冷的预测,部分业者对今冬流感疫情的预期增加,且恰逢三年周期的临界点,再就是今年上半年部分市场的鸡苗质量偏差。从目前的存栏量、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及数据分析模型来看,2017年鸡蛋价格同比或将小幅走低,具体情况见图4。但随着信息的透明化及快速传播,再加上养殖周期的灵活调整,蛋鸡行业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不可忽视。2017年玉米价格将维持在较低水平(卓创预计年度均价1600元/吨左右,同比下跌300元/吨左右),将利好蛋鸡养殖,饲料成本压力将减小,则养殖利润或在业者心理预期的低位,但季节性变化的特点还是存在的,如6月份养殖利润最低。(卓创农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