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本钢集团:摸着石头过河 期货为现货经营服务

王朱莹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8月上旬,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进了辽宁省第一大省属国有企业——本钢集团。本钢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本钢集团”)地处辽宁省中部经济带核心区域,始建于1905年,是新中国最早恢复生产的大型钢铁企业,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和“共和国功勋的企业”,现已发展成为员工8万人、粗钢产能2000万吨的大型钢铁企业。在新时期市场竞争激烈的浪潮中,本钢集团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尝试、学习和灵活运用期货衍生品工具。从场内期货套保到基差贸易、场外期权,本钢在期现结合、对冲风险的发展道路上稳行致远。

  钢企低谷期 期货团队应运而生

  本钢集团开展期货业务较早,在螺纹钢、线材上市初期即开展期货交易,但形成较为完整的期货部门是在2016年2月。在此之前,钢铁行业经过了很长周期的低谷,势必要利用金融工具来辅助企业生产和经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在这样的经营理念下,本钢集团的期货部门应运而生。

  “以前,市场价格波动周期较长。近年来,价格波动周期明显缩短,波动幅度和频率更大,导致钢铁企业利润波动更大,企业经营风险更突出,为经营者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不利于企业长期战略性的发展。面对市场的‘无情’,我们逐步认识到,利用期货等金融工具对冲掉市场风险很有必要。”本钢板材销售中心期货贸易部负责人表示。

  据他介绍,期货部门从2016年成立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理顺制度和流程。“期货操作流程都是根据现货销售和采购情况,结合我们期货部门的市场研判,向领导小组提交期货套期保值方案,由期货领导小组在集团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负责套保方案审批,形成了逐级授权、逐层审批的事前风控管理制度。”

  目前本钢集团的期货团队共有11人,下设数据分析室、期货交易室和风控绩效室。经过2年多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分析体系、交易体系和风控评价体系。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