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手持金融钥匙 苹果产业欲开转型升级之门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苹果期货上市以来一跃成为期货界的“网红”品种,投资者参与热情高涨,备受市场各方关注。中国证券报日前跟随郑商所调研团队来到苹果主产区陕西,实地调研苹果期货上市一周年来,给当地果农、涉果企业、深加工企业等带来的影响。

  业内人士表示,苹果期货的推出以及交割品级的确定,有利于通过市场传导阶段性价格,对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障果农收益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目前来看苹果期货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已初见成效。

  订单农业 果农种植“省心得很”

  12月中下旬,走在陕西省白水县的田间,放眼望去,苹果树在冬天寒风的吹袭下,有些树枝上仅剩的黄叶也都飘落了,余下光秃秃的树枝在北风中战栗。

  以往,果农在10月下旬采摘完苹果后,会将果子贮存在自己家地窖中,然后择机择价售卖。不过,与以往年份不同的是,在中国证券报记者近两年走访调研发现,目前几乎已经没有果农选择在自己家贮存苹果。

  “现在都不放地窖了,摘苹果的时候,有企业就会直接拉走,省心得很!”具有多年苹果种植经验的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果农侯大叔向记者透露。

  这句“省心得很”的背后是涉果企业的“功劳”。“在新季苹果生长的时候,企业会和我们签订一份合同,在苹果生长的过程,他们会先给我们发放一些农资,还会派专家来指导,什么时候开始管理,怎么管理,然后等苹果长熟的时候,他们会以高于市场价收购,然后直接从地头儿拉走。”侯大叔说道。

  “与果农签订苹果收购合同,是为了保障优质原料的供应。”陕西华圣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果业公司总经理彭小强表示,从过去几年的“公司+农户”订单模式来看,并不能真正的奏效,一方面,但苹果价格上涨,果农就不愿意继续执行合同价,另一方面,当苹果价格下跌,对企业来说,若按照合同价采购可能会带来不少损失,因此存在执行难的问题。不过,自去年底苹果期货上市以来,“保险+期货”模式的出现,给果农规避价格大跌或者收入损失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而企业又可以通过期货盘面价格提前锁定苹果的采购成本,因此,对订单农业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今年的苹果价钱比去年高了不少,可是由于灾害收成不好,收入少了一大半儿。不过,我家参与了保险,拿到了一些赔款,虽说不多,但总比没有得强。”侯大叔口中保险就是苹果“保险+期货”试点项目。

  与侯大叔不同的是,陕西省延长县安沟乡王良沟村果农史功福家既没有苹果收购订单,也没有参与“保险+期货”。不过,史功福今年也参考苹果期货盘面价格,给自家的苹果卖了个高价。

  “听说今年陕西省苹果受灾比较严重,现货价格也涨了不少。虽然自己家的苹果并没有减产,但在卖苹果的时候,我主动跟果商讨了价,最终订货价格为3.7元/斤,比去年多卖了1.1元/斤,今年卖果收入增加了1.6万元。”史功福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