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金融支农添利器 玉米变身增收“黄金棒”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1月28日,玉米期权将在大连商品交易所(简称“大商所”)正式上市,这是整个产业链翘首以盼的日子。

  “公司正在推广与农户签订保底价订单,这个订单以基差+期权贸易模式为主,农民的接受程度很高。”北大荒粮食集团大连分公司基差贸易经理王献东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玉米期权上市,相当于玉米价格保险的保费下调,农户得到的实惠更多,企业开展含权贸易也更方便。

  业内人士认为,玉米期权的上市,为产业链上下游主体提供更为多样、灵活的风险管理工具和交易策略,伴随“基差+期权”业务模式的形成推广,农民收益将得到更全面的保障,产业链相关主体经营更趋稳健,整个玉米产业的转型升级将进一步提速。

  “低保费”助力农民增收

  玉米是我国产量最大的粮食品种,近年来产量、消费量均超两亿吨,伴随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推进,玉米价格波动风险加大,农民及产业链上下游生产经营主体的避险需求也随之增加。

  作为原有期货工具的重要补充,玉米期权的上市,为市场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对冲工具,也为金融支农惠农提供新的路径。

  “教育程度相对较低、风险防控意识较弱的普通农户不适合直接参与期货交易,但期权工具有着非线性收益特征,更易被种植者接受和使用,为其提供更有效的保障。”中国玉米网首席分析师冯利臣表示。

  冯利臣指出,相对于期货来说,期权买方在锁定风险的同时,还能保留获得收益的可能,最大可能的损失为权利金,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却不受限制,且期权买方无需缴纳保证金,可避免使用期货套保失效时追加保证金的风险,资金成本也相对较低。

  “玉米期权上市后,我们将把基差+期权的含权贸易作为主要的贸易模式向农民和饲料企业推广,针对农民,我们在种植时就签订‘保底+分红’订单;针对饲料厂,我们将推出常年一口价、二次点价、最高限价的业务模式。”王献东表示。

  据了解,北大荒粮食集团、申银万国期货和中国平安联合参加了大商所的“农民收入保障计划”,其中包含两个方案:一是保底价项目,即北大荒粮食集团参照期货价格确定给农民的保底价格,承诺秋收时按照该价格来收购玉米。

  第二个方案是增收——二次销售项目,即秋收时,农户将玉米送到北大荒指定库点,双方进行一次结算,一次结算后的两个月内,若期货价上涨农户进行点价,北大荒将多于第一次结算的部分给农户。

  “企业通常以基差合同形式签立‘订单’,然后再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锁定风险,但农民往往不适合直接参与期货市场,引入期权,给农民一个保底价格和固定基差,农民收益将得到更全面的保障。”冯利臣说。

  作为场内期权,玉米期权上市还能有效降低场外期权风险对冲成本,从而减少农户或企业保费支出,提升期货市场支农扶贫能力和水平。

  国泰君安风险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峰指出:“以一个3万吨、4个月的玉米‘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为例,在玉米场内期权推出后,场外期权定价波动率能够下调2%-3%,期权费可下降约7-12元/吨,为农户节省保险费用约20万元-36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政府对农民的最低保护价支持本质上可以被看作一种保险,期权和农业补贴便有着天然的联系。市场人士表示,利用期权权利金进行补贴将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更重要的是,对期权权利金补贴的做法不影响玉米价格形成机制。

  冯利臣告诉记者,在玉米临储时期,包含收购、做囤、保管、资金利息等费用的农业补贴支出每年约252元/吨,投入巨大。而以2015/2016年度收储价2000元/吨作为行权价格,如果通过玉米期权对种植农民进行补贴,理论上国家每吨只需要补贴119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