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多家险企明年起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

程竹 黄一灵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前,富邦财险、信泰保险纷纷宣布,将自2022年1月1日起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业内人士认为,部分险企暂停互联网业务是因为互联网人身险新规已落地,根据新规,不符合有关条件的主体和产品明年起不得通过互联网渠道经营。

  互联网人身险“最严”新规

  12月6日,富邦财险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称,自2022年1月1日起暂停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恢复时间另行通知。已经承保的客户保障权益不受影响。

  此前,12月2日,信泰保险也在官网发布“关于暂时停止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通知”,表示将自2022年1月1日起暂时停止互联网保险业务。公司恢复互联网保险业务将另行公告通知,在此之前购买的公司保险合同不受任何影响。

  此轮暂停潮源于银保监会最新相关通知。今年10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机构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对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经营门槛、产品范围及费用控制都有了更为严格的界定,被业内称为互联网人身险“最严”新规。

  据悉,该《通知》要求已经开展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应于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存量互联网人身险业务整改,不符合《通知》有关条件的主体和产品2022年1月1日起不得通过互联网渠道经营。

  近年来,互联网保险发展较快,已成为保险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根据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20年,互联网人身保险业务累计实现规模保费2110.8亿元,较2019年同比增长13.6%,渠道业务仍占据主导。不过,由于部分保险机构违规经营、不当创新,互联网渠道投诉激增、竞争无序,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引发社会各界关注。《通知》的出台是就为规范互联网人身保险领域的风险和乱象。

  部分产品还可在互联网销售

  据一位互联网保险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次新规影响最大的是储蓄型险种、复利3.5%以上的高收益产品、增额终身寿险、年金险、投资连结险等。明年1月1日起,有资格在互联网上销售10年期以上增额终身寿险和年金险的保险公司,必须符合特定的条件。重疾险、增额终身寿险及年金险,下架产品将回归线下业务销售,但不再回归线上。重新上架的互联网销售的产品名需备案带有“互联网”三个字,才能在线上销售,并且仅在线上销售。

  据上述互联网保险公司负责人透露,64家保险公司之中,有56家公司可销售互联网产品,占比87%左右,但可销售互联网10年期及以上普通型人寿和年金产品的公司只有20家,其中新华人寿尚处于待定状态,人保寿险、泰康人寿、平安人寿、中国人寿等头部公司依然在列。值得注意的是,百年人寿、渤海人寿、华夏人寿、君康人寿等8家保险机构不具备销售互联网产品的资质。

  不过,一些互联网保险产品停售,并不意味着关闭互联网购买渠道。据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等机构联合发布的《2021年中国互联网保险消费者洞察报告》指出,传统线下网点、保险代理人是首要购险渠道,五成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过保险,互联网渠道还是会受到更多消费者青睐。

  《报告》认为,高知、高收入、高等级城市的“三高人群”对互联网渠道接受度更高,四线及以下城市、农村市场消费者对互联网渠道的接受度也在提升,已成为互联网保险新的增长点。

  面对互联网渠道的巨大增长点,险企如何将产品更加完善?如何消除消费者购险时担心理赔困难、担心被骗等情绪?一位业内人士指出,首先,提升理赔品质是险企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就医绿色通道、体检套餐、医疗垫付是最受消费者欢迎的三大保险福利。“健康+保险+医疗”深度融合的大健康生态平台是发展方向。其次,险企要结合自身定位、资源和能力,制定产品策略和业务路径。“保险+服务”的模式有望进一步深化,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端到端的一站式服务体验。

  新规落地利好头部险企

  在业内看来,《通知》对互联网人身险产品的经营门槛提出更高要求,这将对头部险企形成利好。

  西部证券分析师罗钻辉表示:“《通知》可能致使互联网保险业务短期受到一定冲击,中小险企受限于服务能力及经营范围,将面临一定发展困境,但长期来看,高门槛叠加细规范与严监管,将利好业务布局完善、定价能力较强的龙头险企。”

  面对强监管,那中小险企该何去何从?天风证券分析师夏昌盛认为,中小保险公司线上销售人身险产品受限,收益率激进的理财险将下架,后续长期险产品将回归线下经营,拥有自建队伍仍是核心。

  信泰保险总裁谭宁认为,中小险企虽然多多少少会受影响,但仍可以结合自身定位、资源和能力,制定产品策略和业务路径。一是领先策略,可借助新规转换,快速在互联网市场大力推进,建立优势;二是专注线下策略,这需要根据各家公司中长期战略和产品业务优势情况而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