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年内拟购董责险A股公司快速增长 诉讼风险激增费率走高

苏向杲 证券日报

  2月18日,创世纪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25万元的保费购买董责险。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截至2月20日,有32家A股公司发布了董责险购买计划,较去年同期的9家出现快速增长。

  自去年康美药业案之后,A股上市公司的董责险投保热情一路攀升。不过,随着董监高诉讼风险等履职风险大幅提升,体现董责险价格的费率水平一路走高,即董责险越来越贵了。

  拥有17年责任险从业经验、现为上海市建纬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的王民告诉《证券日报》记者,A股董责险简单平均费率自2017年以来一直处于上升趋势,从2017年三季度的千分之二上升到2021年四季度的千分之七左右,未来董责险费率会继续走高,这与A股上市公司面临的诉讼风险敞口不断上升有着密切关系。

  A股公司投保率

  仍有巨大增长空间

  董责险开始被A股上市公司关注,源于几次事件驱动及新证券法的实施。2020年瑞幸咖啡因财务造假后宣称已购买董责险,使董责险进入公众视野;2021年年底,康美药业一审判决结果出炉后,其5名独董因连带责任需承受高额赔偿金额,引起多家上市公司独董的担忧,各上市公司开始关注董责险。

  此外,新证券法下,董监高履职风险大幅增加,加速了上市公司关注董责险。王民告诉记者,新证券法下,董监高的履职风险集中在三方面:一是监管风险;二是企业内部风险;三是企业相关方风险。总之,新证券法大幅提升了上市公司及董监高诉讼风险,面对众多风险,董责险成为转嫁风险的重要出口之一。

  从数据看,去年以来,尤其是在新证券法落地后,上市公司董责险购买计划大幅增长,2021年共有248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了董责险购买计划,较2020年的113家出现翻倍。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王民表示,2021年拟购董责险的上市公司中,民企占多数,比例达72%,这与之前国企与外资企业是购买董责险主力的情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主要是因为民企及其董监高在其面临的法律责任风险显著上升后,开始日益重视董责险的重要价值与治理作用”。

  2022年上市公司延续了投保董责险的热情,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今年拟购买董责险的上市公司数量出现快速增长。

  不过,目前依然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还未投保董责险,这一险种增长空间巨大。“保守估计,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董责险投保率应接近20%,对比欧美资本市场超过80%的投保率,A股董责险市场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王民表示。

  从保额来看,大家保险集团官微文章数据显示,国外上市企业保额平均在1000万美元至5000万美元,而我国沪深A股企业、港股上市企业、未上市大型企业的保额通常在5000万元至2亿元,保障水平相对较低。同时,2020年欧美85%的上市公司都配备了董责险,而我国投保率相对很低。

  从保费空间来看,据光大证券非银团队测算,我国董责险若能在2030年达到85%的覆盖率水平,则2021年至2030年董责险保费共计可收入76.2亿元。

  从目前董责险的投保阻力来看,业内人士认为有以下几点:一是上市公司及董监高对董责险存在诸多误解,如董监高往往会忽略过错推定责任等;二是董责险国外赔偿案例较多,但国内极少,上市公司认为赔偿概率较低,对上市公司的帮助不大;三是,上市公司担心难以获得股东大会或核心管理层人员的通过。

  实际上,今年就有上市公司的董责险投保计划“流产”了。北交所上市公司美之高此前公告称,公司拟为董监高购买董责险,一年保费不超过40万元,保额不超过1亿元。不过,今年1月份该公司再次发布公告称,购买董责险的议案遭到小股东否决。

  险企可通过董责险

  约束上市公司风险行为

  实际上,在董责险的诸多作用中,转嫁风险的功能既是该险的主要功能,也多被上市公司所注意,而约束上市公司风险的作用反而不被上市公司了解,这也是上市公司对董责险的诸多误解之一。

  具体看,险企可通过设置监督条款,提高管理层违规成本进而约束其风险行为。以平安产险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责任保险条款》为例,该条款规定被保公司应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且风险增加时应及时通知保险人,保险人可根据费率表规定增加保险费或解除合同。其中,第二十八条至第三十二条规定,被保公司发生并购、重组、停业、股东变动、证券发行交易等重大变动后,被保公司有义务在满足规定情形后30日内书面告知保险人。

  光大证券非银团队认为,一方面,险企可通过要求被保公司履行如实告知义务以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并从披露信息中识别被保公司是否具有违规风险;另一方面,险企可设置奖惩机制,被保公司若存在风险增加的可能性,险企有权增加保费或直接解除合同,以提高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财务成本,抑制其风险行为。

  长安责任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董责险在对冲上市公司管理风险及董监高人员执业风险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上市公司可通过投保董责险完善并建立上市公司高管人员职业风险防御机制,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抗风险能力,保护股东利益;另一方面,投保董责险的目的在于补偿董监高人员因非故意行为造成的损失,包括民事赔偿金、和解金、法律抗辩费用和调查费用等,董则险在激发董监高任职积极性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风险敞口加大

  董责险费率或持续提升

  价格是上市公司投保董责险的一个重要决策指标,不过,从趋势看,未来董责险价格可能会持续走高。

  体现董责险价格的指标是费率,即保险人按保险金额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收取保险费的比例。王民表示,董责险定价因素较复杂,需综合考虑投保公司的行业、市场表现、诉讼风险、公司治理、财务状况、舆情以及董监高个人情况等多种因素,因此不同投保公司之间的费率水平可能会与市场平均费率有比较大的差距。

  尽管不同险企对同一家上市公司的报价可能不同,但拉长时间线来看,自2017年以来,董责险的行业费率水平呈持续走高态势。王民认为,随着注册制全面推行,A股上市公司的总体风险敞口会明显上升,随着上市公司面临的诉讼风险的上升,董责险费率的上涨也是一个必然趋势,有意投保董责险的上市公司需要注意这一发展趋势,及时决策。例如,粤传媒去年发布了董责险购买公告,费率达2.5%,此后的特发服务、ST恒康、华利集团的费率均达2%,尽管目前达到该费率水平的案例仍较少,但这表明一些上市公司开始对董责险更加重视,愿意以较高的费率来转移后期的诉讼责任风险。

  华泰保险经纪金融风险事业部助理总经理王伟认为,在康美药业事件判决前,董责险的投保人更倾向于购买3000万元至8000万元的责任限额,对应的保费成本为30万元至80万元。但在康美药业及相关责任人被判高额赔偿后,投保人对董责险的责任限额需求明显增高,保费也呈进一步上涨态势。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