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生物技术三领域寻求全球“领跑”力量

经济参考报

  工业生物技术专利首超美国居世界第一,整体产业进入发展拐点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技术专利申请、核心期刊论文发表均超越美国等发达国家,居世界首位,在该领域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大国。记者从科技部和中科院了解到,在生物技术领域,中国的干细胞、精准医疗、基因编辑等正在培养领跑世界的技术与产业。

  技术与产业:正在进入发展转折点

  2018年伊始,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非人灵长类动物(猴)的体细胞克隆。生物学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Cell)称,该成果标志着中国率先开启了以体细胞克隆猴作为实验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实现了我国在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由国际“并跑”到“领跑”的转变。

  1月18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官网刊文《Biotech booms in China》表示,以基因科技为代表的新型生物技术获得空前的发展机遇。中国生物技术产业经过十年发展积累后,正在进入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转折点。

  有关方面预测,在国家产业政策推动下,预计到2022年,我国广义生物产业值有望达到10万亿元,生物工业产值1.5万亿元,我国的生物工业核心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升,生物技术强国目标将得到进一步实现。

  最近,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17中国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发展报告》称,我国科学家在干细胞、结构生物学和表观遗传学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各类新药开发进程加快,原创性成果不断产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批准了风湿与免疫、感染和内分泌系统等领域的11个新药上市。目前,我国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建立了20多个生物技术园区,培育了一批生物技术企业,建立了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的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近200个,安排了专项资金立项研究。

  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副主任沈建忠表示,“近年来,全球的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领域亮点纷呈快速发展。而无论是基础前沿还是转化应用,我国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一些国内外生物技术专家认为,中国生物技术和产业正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发展转折点上,大量的创新正推动着整个行业的蓬勃发展。纽约大学教授罗斯表示,比如,中国的大学制度培养出大批博士以及强有力的基础科研背景,私营企业以及公共部门提供充足的财政支持,全球范围内法规制度逐步建立与成熟,雄心勃勃并充满活力的中外企业纷纷进入。

  据统计,过去十年中,中国政府对生物技术的支持力度正不断加强,这提升了中国对科学家与企业家的吸引力。五年来,200万归国人员中大约有25万人在从事生命科学领域的工作。

  科技部在《“十三五”生物技术创新专项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生物技术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将超过4%,中国将打造10到20个产值过100亿元的生物医药专业园区及5到10个产值过100亿元的生物制造专业园区,生物技术产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中国有100多个生命科学园区遍布全国,由地方政府运营,通过减税和补贴来吸引公司入驻。据估计,国家、省、地方政府已投入1000多亿元用于生命科学领域。

  21世纪被称为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时代,世界各个大国都在生物技术领域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生物技术能够治愈人类以前无法解决的多种重疾病、遗传病、罕见病,也能够使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身人体的奥秘和人类基因传承的奥秘。

  沈建忠说,“生物技术的引领性,体现在对生物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揭示。”他表示,以脑科学为核心的认知科学,将实现人类对自身认识的革命性变化;以基因编辑技术为代表的合成生物学,将创造一种新的“调控生命”的模式;以干细胞和组织工程为核心的再生医学,将疾病治疗模式提升到“制造与再生”的高度。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