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商务部: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

刘萌证券日报网

  本报记者 刘萌

  10月20日,商务部举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专题新闻发布会,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在会上介绍,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四梁八柱”已经搭建,各项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市、北京市、广州市、天津市、重庆市,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教授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主要有以下目的:一是培育并带动建设一批国际化城市,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二是加快消费转型升级,以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三是促进国内需求释放,扩大国内消费市场规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王炳南介绍,商务部推进培育建设各项工作。一是加快工作部署。7月19日,商务部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公布培育城市名单,印发《关于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培育建设工作。培育城市编制了培育建设工作方案,开展动员部署。

  二是建立工作机制,商务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建立了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加强培育城市之间工作交流,设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工作简报》,宣传推广培育经验做法。

  三是强化工作指导。8月份,商务部联合相关部门印发《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总体方案》,明确“用5-10年时间,培育建设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竞争力、美誉度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提出了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积极指导培育城市结合城市发展定位,编制了各具特色的实施方案。

  据了解,各培育城市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纳入本地“十四五”规划,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的领导小组,建立了由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工作专班,形成了分工组织、协调落实、系统高效、总结评估的工作机制。

  《证券日报》记者据公开信息梳理了解到,近期《北京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上海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等实施方案也相继公布。

  “从实施方案和培育进展看,五个城市定位准确、重点突出、特色鲜明、措施有力。”王炳南介绍,其中,上海突岀高端资源集聚、市场创新活跃等优势,着力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全球消费目的地,全面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北京突出大国首都功能,以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消费地标、做好“首都文化+”文章等为重点,提出全面实施消费新地标打造、消费品牌矩阵培育等“十大专项行动”。广州提出深入实施“尚品”“提质”“强能”“通达”“美誉”五大工程,打造“广聚天下客、广卖天下货、广货卖天下”的国际消费高地。天津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一个中心、多点支撑”的商圈格局,做好河、海、港、洋楼和小镇五篇文章,打造面向东北亚、辐射俄罗斯和中东欧的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重庆提出建设国际购物、美食、会展、旅游、文化“五大名城”,开展渝货精品培育、特色服务品牌塑造等“十大工程”,打造富有巴渝特色、辐射西部地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特色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那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盘和林认为,一是要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二是要坚持市场推动和高质量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出去”兼顾,不局限于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也要注重知识产权技术的进口。三是要以营商环境优化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建设。四是要注重创新,尤其是注重数字技术在消费中的应用,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对传统产业提质增效,通过发展数字产业实现消费内容形式的多元化。

  苏宁金融研究院消费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需要充分结合当前消费升级和全球消费发展的新趋势,勇于探索,从多个方面持续发力,具体包括: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扩大开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标志性商圈,聚集全球高端消费资源,营造多行业融合互动的消费生态,完善高效便捷的消费环境,健全法律法规,促进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吸引优质人才,增强创新能力等。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