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消费升级还是收智商税?“新消费模式”需要“新维权方式”

上海证券报

  作者:杨翔菲  

  又到一年“3·15”,又到一年盘点时。新经济催生的新业态下,各种“神奇又便捷”的互联网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新套路也是层出不穷,消费者不知不觉就交了智商税。专家指出,探索新业态网络消费的监管方式和措施刻不容缓。

  在线素质教育平台——素质不太高

  “双减”之下,素质教育的呼声高涨。无数父母带着子女辗转于各类文体培训机构,在线素质教育也火爆异常。

  然而,如同所有的互联网产品一样,在线素质教育产品也存在着大量问题,其中包括售后服务难解决、虚假宣传手段多、打卡返现难成功等问题。

  某母婴社区电商运营者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她的社区经常有用户反映某些在线素质教育平台的问题。比如“常青藤爸爸”,就存在“打卡返现难”的问题。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大量“常青藤爸爸”的用户表示,购买的课程实现全部打卡成功后,用户提交返现审核,然而30日后系统仍提示“在审核中”,而审核终于结束又提示“系统维护中”,用户多次与客服沟通后,才能够在系统中排队返现。

  而此前,“常青藤爸爸”还被用户投诉,“在打卡返现活动中设置陷阱,诱导消费者领取更加便宜的课程导致无法返现。”

  上述案例只是冰山一角。根据“电诉宝”2021年受理的在线素质教育领域用户有效投诉显示,2021年共受理全国10家在线素质教育平台的投诉,大塘小鱼、小叶子智能陪练、常青藤爸爸位列前3名,其余依次为:麦淘亲子、VIP陪练、河小象、快陪练、久伴教育、动因体育、大咖知识学堂。

  案例显示,“动因体育”存在虚假宣传现象,承诺课程可延期,用户到期后,课程却被核销;“VIP陪练”则存在强制消费、申请退款客服反馈无钱可退现象;“大咖知识学堂”的问题则是课程内容与宣传不符,用户无法退款等。

  中消协3月9日发布的《2021年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指出,当前校外培训作为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补充,仍有强大消费需求,随着相关政策逐步落地,行业调整伴生的消费风险还会陆续释放,强化校外教育培训消费者权益保护要引起高度重视。

  中消协建议,加大培训机构违法行为查处力度,保障消费者预付资金安全,同时应引导培训机构合理定价、规范服务。

  碳排放管理师培训——下手要谨慎

  2021年3月18日,“碳排放管理员”被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成为一个新职业。碳排放管理员,即“从事企事业单位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监测、统计核算、核查、交易、咨询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目前,碳排放管理师培训班已经随着我国双碳政策的推进而遍地开花。某培训机构老师告诉上海证券报记者,碳排放管理员目前相当稀缺,其具体工作为:当企业的碳排放达到标准需要继续排放,或者完成生产活动后还有多余的排放额度,就需要碳排放管理员去向其他企业进行咨询、购买等。

  记者在黑猫投诉平台发现,关于“碳排放管理师培训”的投诉超100起,从频次上看,自2021年11月投诉开始增加,而投诉问题多涉及机构跑路、虚假宣传、难以退款等。

  记者在某搜索引擎输入“碳排放管理师培训”,各种机构扑面而来,仿佛距离成为“碳圈”新星只有一步之遥。记者点击一网页后,对话框直接弹出,系统自动显示“报考黄金期,我们将培训时间、课程介绍、科目费用等信息发送到您的手机”。

  记者输入手机号后不久,就接到了该培训机构的电话。对方表示,报名成功后系统将开通课程,记者只需刷够XX学时就可以参加考试,而考试前夕机构将会提供考前押题,通过率将达到90%以上。

  然而,获得了这个证书就能进入这一蓝海了么?目前市场上多数培训机构颁发的资格证书几乎都是联合培训、机构授权的状态,也就是说,该证书目前尚未有权威认定。而一位电厂负责人表示,“碳排放管理员光有理论知识不够,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我们急缺这样的‘熟练工’。”

  也就是说,那些“980元证书拿回家”“时间自由、推荐工作”等培训机构的口号,不过是“说说而已”。一张含金量并不明确的证书,并无法让人成为新业态下的专业人才。

  人工智能算命——小心个人信息泄露

  上海证券报记者在某应用商店输入“算命”,出现的相关软件多达数十种,从八字到星座、从紫微斗数到塔罗牌,从周易到土耳其咖啡,古今中外无所不包。

  记者又在微信搜索“算命”,仅相关的公众号就有近60个。随机打开一个,就能看到它的介绍上赫然写着:“虎年运程测算,免费算婚姻爱情事业财运……”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占卜算命不再需要“寻仙问道”,“动动手指”就能窥探神秘的命运。AI(人工智能)算命、免费测试、精准预测、在线解析等字眼更是让用户“无法拒绝”。

  然而,这样的算命靠谱么?科技作家陈根表示,所谓的AI算命是用一套算法,加上一些可以获得的常数,来预测人们大致的人生轨迹,只要达到一定的准确率,便能收获网友的好评。

  据中新经纬报道,目前的AI算命软件的分析结果是从软件自带的数据库里出来的。换句话说,数据库里是面相测试结果的数据,大概有几百条,而这些描述运势的语句则是根据模板获得。

  而在这样的算命小程序或App背后,则是消费者无法避免的个人信息泄露。多数算命软件想看完整内容都需要付费购买、上传详细个人信息等,于是不知不觉中,消费者不仅交了智商税,还“自觉”泄露了个人隐私。

  专家表示,对互联网算命程序应加强监管引导,制定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是治理此类乱象当务之急。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