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银行胡昆:协助发行熊猫债彰显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吸引力

戴安琪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国银行作为牵头主承销商和牵头簿记管理人,日前成功协助亚洲开发银行(简称“亚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20亿元人民币熊猫债,期限5年,票面利率为3.20%,认购倍数近两倍,吸引了来自境内外机构的踊跃参与,来自境外投资人的订单占比达66%。

  中国银行投资银行与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胡昆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本次熊猫债顺利发行,体现了全球机构投资者对亚行在中国市场发行债券的高度关注和认可,彰显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吸引力持续提升。

  境外投资人订单占比达66%

  中国证券报:请介绍一下本次熊猫债发行的亮点。

  胡昆:此次发行有三大亮点:一是本期债券是去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简称“交易商协会”)发布《外国政府类机构和国际开发机构债券业务指引(试行)》后,首个国际AAA评级主体发行熊猫债;二是亚行曾于2005年首次发行熊猫债并于2009年再次发行,本次时隔12年后重返中国市场,见证了我国银行间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三是本次亚行熊猫债的发行票面利率为3.20%,低于国开债21BP,认购倍数近两倍,吸引了来自境内外机构的踊跃参与,来自境外投资人的订单占比为66%。本次债券的火热认购充分彰显了投资人对亚行资质的认可与追捧。

  中国证券报:请介绍此次债券发行中境外投资者情况。

  胡昆:亚行作为国际市场AAA级高资质发行人,本次回归银行间市场发债受到境内外投资人的持续关注。自春节前亚行路演以来,持续有境内外投资者问询具体发行计划,表示出浓厚兴趣。从发行结果看,债券受到投资人踊跃追捧,引进境外投资机构参与投标并成功配售,全场认购倍数近两倍。在目前境内外存在显著利差的情况下,国际高资质发行人境内发债受到境外投资人的热烈追捧,境外投资人订单占比达66%。

  深耕债务资本市场

  中国证券报:目前中国银行在债务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探索如何?

  胡昆:中国银行作为全球化综合化程度最高的中资银行,长期致力于跨境业务的联通、国际先进经验的借鉴,以及国际实践的本土化发展,近年来在境内外债务资本市场始终走在国内同业前列。

  作为中国最大的债券主承销商之一,中国银行深耕债务资本市场多年,境内全市场债券承销量市场领先,承销金额达15759.25亿元,市场份额为6.26%,排名领先。在保持市场领先的基础上,中国银行紧跟市场环境变化,积极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协助发行疫情防控债336.50亿元;助力绿色金融,绿色债券承销市场领先;助力扶贫攻坚战,成功协助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发行扶贫债券。

  此外,中国银行打造跨境竞争优势,跨境债务融资市场份额连续多年位于首位,亮点突出。2020年,先后协助财政部在境外成功发行美元及欧元债券共计超过等值100亿美元,协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新开发银行等发行熊猫债。中国离岸债券承销市场份额及熊猫债市场份额持续排名第一。

  中国银行在债务资本市场的努力与贡献也获得了市场关注与认可,曾获得多个奖项。

  金融市场开放程度提高

  中国证券报:当前市场环境是否有利于亚行等发行熊猫债?

  胡昆:近期,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推进,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美债收益率走高,国际发行人境内外融资成本价差较年初明显收窄,从融资成本上对国际市场发行人释放了积极信号。但从熊猫债市场来看,国际机构发行人在境内发行熊猫债并不仅仅基于资金成本的角度考虑,更多的是看到中国债券市场的深度与广度。中国债券市场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债券市场,存续债券达到115.98万亿元;市场参与者多元,通过直接投资渠道及债券通引入境外投资人900余家,持有债券突破3万亿元;市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交易商协会对熊猫债市场整章建制,促进了市场双向开放,夯实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随着境内市场开放速度加快,亚行发行熊猫债有利于拓宽融资渠道,丰富投资人基础,为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中国证券报:亚行等国际开发机构发行熊猫债对资本市场开放会产生哪些影响?

  胡昆:国际主流机构选择发行熊猫债,一方面显示我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债券市场各项政策制度及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境外发行人进入我国债券市场的便利程度显著提升;另一方面说明我国金融市场国际吸引力持续提升,境外机构发行人及投资者长期看好人民币资产,对我国经济金融具有较强信心。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