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力源科技沈万中:让水处理“肾脏”有了中国造

上海证券报

  有两个时刻,让力源科技董事长沈万中印象深刻。

  一个是10年前,他从原股东美国力源手上接过公司时的那场仪式。由于公司前负责人皮特要回美国,一首莎拉·布莱曼的《永远的朋友》让许多员工泪洒现场。“我一看,大家都哭得不成样子了,这个局面蛮难控制的。”沈万中赶紧让人掐了歌,换上了一首中文的《明天会更好》。

  另一个就是现在。5月13日,力源科技正式登陆科创板。作为一家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水处理领域的公司,力源科技目前已拥有包括工业水循环利用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除盐水处理(含海水淡化)系统设备以及污水处理系统设备等在内的多产品体系,主要为核电厂、火电厂、冶金化工等工业企业与市政行业提供水处理研发、设计和集成业务。

  上市镁光灯下,“碳中和”目标与“进口替代”路径共同指引着公司的前行方向。“这几年,中国经济高速腾飞。随着核电出海、海水淡化步子的加快,作为相关配套设备的水处理设备也一定会走出国门,获得世界的认可。”站在新起点上的沈万中信心满满地说。

    “明天会更好”

  沈万中兴奋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与大型海水淡化系统设备两大领域,已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37项。

  一开始,沈万中与水处理并没多少交集。1999年,海盐电力仪表厂与美国力源合资设立了力源科技的前身力源有限。彼时,沈万中的身份还是嘉善嘉盛金属制品厂的厂长。

  两条平行线在一次偶然的“转向”中相交了。2011年,美国力源决定退出中国市场,力源有限当时的负责人皮特于是张罗起了股权转让的事。

  “力源成立后即引进两条全进口的设备,很早就有了自己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它也是业内第一批进入国内电网系统的供应商。”尽管是个水处理领域的“门外汉”,但制造业出身的沈万中却对能源领域相当熟悉。“那么多核电厂、火电厂都离不开配这套设备,我一看就觉得这个是我要的。”

  经过长达10个月的漫长谈判,收购方案最终敲定。沈万中从美国力源手中接过包括人员、设备、专利技术以及应收账款在内的所有资产,并于2012年正式入主公司。

  辞旧迎新之际,双方在嘉善举办了一个隆重的仪式。像是一种隐喻,最初略带伤感的歌曲《永远的朋友》,被沈万中切换成了充满希望的《明天会更好》。面对台下对未来一片迷茫的员工们,沈万中激情洋溢地说:“我相信你们,希望你们也相信我。给我一点时间,我们中国人团结起来,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外文歌变回了中文歌,欢送会变成了欢迎会。“底下员工好像一下子醒了。”沈万中如是描述当时的场景。自此,力源开始依靠自己的力量打造核心技术。

  “从大亚湾核电站建造至2010年以前,国内核电项目几乎都在使用进口的全套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但现在,情况已经发生变化了。”沈万中兴奋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在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与大型海水淡化系统设备两大领域,已成功实现进口替代。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共拥有授权专利37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28项,另有11项软件著作权。

    做好水处理的“肾脏”

  “就像肾帮助人体透析血液一样,我们要做的就是给大型核能、火力发电厂的凝结水做精处理,给包括海水淡化在内的项目做除盐水处理。”沈万中给记者打了一个形象的比方。

  据介绍,在核电、火电等企业发电过程中会生成大量的凝结水。为保证蒸汽转化效率以及发热系统的清洁,这一方面对蒸汽发生器或锅炉使用的水质提出了极高要求;另一方面也产生了对凝结水进行回收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需求。

  “凝结水对水质的要求,是要远远高于生活饮用水的标准的。那些核电厂大型机组对于出水TDS(溶解性固体总量)要求更是趋近于0毫克/升。”如何做到这一点?沈万中笑着说:“这里就要用到我们的技术了,只有对水进行超精度处理,才能保证水质符合相关要求,为发电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作为超临界、超超临界核电和火电机组必备的一环,力源科技在凝结水精处理的技术“打磨”上有恒心,更有“巧思”。目前公司生产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计的处理水量可达7325立方米/小时,设计制造的设备直径可达3600毫米,并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可针对不同规模的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进行灵活组合。

  越来越厚实的客户名单,亦从侧面证明了公司的“硬实力”。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公司已成功为中核集团、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国电投集团以及各大地方发电集团提供了数百套水处理项目的系统设计、设备集成服务。

  力源科技的另一样“拿手好戏”,则是应用于海水淡化中的热膜耦合技术。经测算,通过 “反渗透膜+低温多效” 相结合的工艺,其单位水处理能耗较单一热法、单一膜法分别降低了5%和10%,节能效应显著。

  技术创新的成果现已成功落地。根据《2019年全国海水利用报告》,由力源科技承做的“河北丰越能源科技10万吨/天海水淡化项目”,成为截至当年末国内115个海水淡化项目中仅有的2个利用热膜耦合工艺的项目之一,在10万吨/天以上的大型海水淡化工程建设方面打破了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从工艺和规模两方面均实现了海水淡化领域的进口替代。

    “碳中和”撬动大未来

  步入“十四五”开局之年,沈万中发现了“碳中和”目标下的发展新机遇。“这块市场容量是很大的,而且符合国家绿色低碳的倡导主题。我们要继续把水处理领域做深做透,与我国的核电、环保事业携手共进,相信力源会迎来更大的业绩突破。”

  沈万中告诉记者,相比于同等规模的燃煤电厂,装机容量百万千瓦的核电机组每年仅需消耗一辆重型卡车大小的燃料,且其在稳定运行的过程中,不会产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污染物及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在他看来,“核能肯定是‘碳中和’未来要利用的重要资源。”

  截至2019年底,我国已投运核电机组47台,装机容量4875.12万千瓦;在建12台,规模1115.5万千瓦。另据《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1)》预计,到2025年,我国核电在建装机约5000万千瓦;到2030年,核电在运装机容量可达到1.2亿千瓦,核电发电量约占全国发电量的8%。

  对内,我国核电自主化、国产化的发展步伐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向好。目前,力源科技在核电凝结水精处理系统设备领域与中电环保、华电水务等同台竞争,市占率已接近30%。2017年至2019年度,公司分别实现营收2.13亿元、3.08亿元和3.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08%;同期归母净利润也从2534.78万元增长至5155.38万元。

  对外,“核电出海”成为未来我国清洁能源发展的另一条主线。预计到2030年,全球将新建约300台核电机组,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及周边国家将占到新建机组数的80%。顺应这一方向,力源科技自2010年开始进入海外市场,并积极配合下游客户,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去。

  “今天,我们的水处理系统已走进了南美、东南亚、南亚、东欧等市场。”沈万中自豪地说,“包括越南沿海一期火力发电2×622MW机组、印尼宏发韦立氧化铝公司热电厂、巴基斯坦卡拉奇K-2/K-3核电2×1000MW机组等,都是我们参与的一些代表性项目。我们还是唯一一个为中国‘走出去’的三代核电‘华龙一号’提供凝结水精处理系统的供应商。”

  今天,沈万中10年前放的那首《明天会更好》,果真照进了现实。站在上市的新节点上,这也将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以“碳中和”为支点,以自主创新为力臂,“从不离开水的视线”的力源科技,不断撬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