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MINI本土化车型产地生变?官方回应来了!光束汽车生产线正进行联合调试

裴健如 每日经济新闻

  随着纯电动MINI车型“正式上线”的日期越来越近,MINI品牌的动向也受到了更多关注。

  近日,有外媒报道称,作为对品牌更广泛改革的一部分,宝马集团正考虑将MINI牛津工厂出售给长城汽车,不过随后宝马集团否认了这一消息。

  针对此事,宝马中国相关负责人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上述消息为“不实消息。”“MINI品牌到2030年实现全面电动化是集团的战略,而牛津工厂是MINI开始的地方,所以(集团方面)肯定没有这个计划。”上述宝马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车型将于北京车展亮相

  事实上,MINI牛津工厂被出售给中国汽车制造商的传闻,或源于其与中国市场愈发紧密的关系。

  2021年底,MINI发布全新品牌战略,主要聚焦可持续理念、多元品牌文化、数字创新等多领域。在全新品牌战略下,中国市场成为MINI品牌全球战略的重点。

  日前,有消息称,首批面向中国市场的两款MINI纯电动车型将由位于张家港的光束汽车生产,但同时中国地区仍会有来自牛津工厂的进口MINI车型销售,也将有沈阳生产的本土化车型。

  对此,上述宝马中国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不对猜测信息进行置评,暂时没有更多信息可以提供。”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MINI品牌在中国共推出了新一季MINI三门版、新一季MINI五门版、新一季MINI CABRIO敞篷车、MINI CLUBMAN,以及MINI COUNTRYMAN等五款核心车型。

  官方数据显示,2021年,MINI品牌在中国市场共交付约3.05万辆新车,同比增长5.2%。根据此前披露的信息,未来,MINI在中国市场的工作重点不仅是夯实品牌基础,同时也将继续更新产品阵列,扩大用户群体。

  据了解,今年,MINI品牌全系五款核心车型将同步推出特别版车型,所有新车将在2022年北京车展首秀,并于上半年正式登陆中国市场。

  此外,MINI方面认为,中国市场将处在MINI全球数字化发展的前沿,前进脚步将更为快速。为此,MINI专门开发了MINI App应用软件,该软件于2021年4月在中国上线。今年1月,MINI对MINI App进行了升级,推出MINI社区功能,一步强化用户体验。

  光束汽车生产线正进行联合调试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时钟拨入2022年,MINI纯电动车型距离面世也更近一步。

  早在2019年11月,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合资成立的光束汽车项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正式启动。该项目总投资为51亿元,年标准产能16万辆,拥有约3000名员工,预计将于2023年起投产MINI纯电动汽车。

  按照规划,到2027年,MINI纯电动车在全球的比率将达到50%,中国市场比率将更高。到2030年代初,MINI将成为宝马集团旗下首个实现纯电动化的品牌。

  “目前光束汽车项目都在按计划推进中,工厂主体建筑已经完成,生产线正在进行联合调试。”上述宝马中国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而长城汽车(601633.SH)方面也于2月1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与宝马合资的光束汽车项目目前经营正常,产品具体上市时间请关注新产品上市信息。”

  记者发现,2022年开年以来,光束汽车发布了大量招聘岗位,涵盖整车研发、工艺规划、生产制造、质量管理、配套采购、职能管理等多个领域。参与招聘的除光束汽车外,还包括长城汽车的6家零部件配套公司,包括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诺博汽车零部件(张家港)有限公司、精诚工科汽车零部件(张家港)有限公司、菲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诺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华东区技术研发分公司。

  其中,张家港长城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是长城汽车第二研发中心;诺博汽车系统有限公司华东区技术研发分公司则涵盖汽车内外饰、座椅全系研发设计和试验工程项目;诺博汽车零部件(张家港)有限公司是内外饰、座椅、橡胶、汽车电子、软件系统产品一级供应商;诺博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涵盖信息娱乐与座舱域控制系统等;菲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产品包括iBooster、EPB、EMB等;精诚工科汽车零部件(张家港)有限公司则是精工底盘智能制造工厂,主要生产前后悬架等底盘类产品。

  此前,宝马集团方面曾表示,不同于中国车企与海外车企合作的传统模式,光束汽车项目不是简单地将国外车型本土化生产,其核心价值在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研发。未来宝马集团与长城汽车将通过光束汽车进行纯电动汽车的联合研发,而光束汽车的研发事务将由宝马集团主导,光束汽车首席技术官也将来自宝马集团。

  “光束汽车将使我们进一步提升产能,打造更具吸引力的MINI纯电动汽车。同时,MINI品牌也迈出了电动化战略的关键一步。”宝马集团财务董事彼得曾表示。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