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多只周期股业绩暴增 一季度盈利超去年全年

证券时报

  今年一季度,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周期股迎来“春天”。

  4月8日晚间,重庆钢铁(601005)、中国铝业(601600)、中钢国际(000928)、江西铜业(600362)等多家企业发布一季报或业绩预告,齐刷刷地上演“暴增”行情。其中,重庆钢铁、中国铝业净利分别达10.8亿元、9.67亿元,同比增幅约259倍、30倍,一个季度赚的钱就超过了去年全年。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分析师周茂华表示,一季度周期股业绩大增,主要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高、企业降本增效、去年利润基数较低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从目前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和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看,仍对周期性板块有利,但需要关注全球利率中枢态势,一些存在估值泡沫的资产未来的压力预计有所增大。

  多只周期股业绩暴增

  根据业绩预告,受益于钢铁行业景气度提升及产品结构优化,重庆钢铁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8亿元,同比增长258.8倍。值得一提的是,重庆钢铁2020年净利润为6.38亿元,也就是说,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的利润已达去年全年1.7倍。

  同处钢铁板块,中钢国际在一季度也收获颇丰,实现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大增12.9倍;同期营业收入为27.7亿元,增幅为35.85%。此前,公司曾在业绩预告中指出,2021年一季度钢铁行业景气度提升,国内外工程项目执行平顺。

  需要关注的是,中钢国际持有重庆钢铁股份,后者公允价值变动对当期损益造成一定影响。去年同期,因重庆钢铁股价下跌,减少收益超7300万元,而今年重庆钢铁股价上涨,增加当期损益超2200万元。

  中国铝业今年一季度业绩表现同样抢眼,预计一季度净利润为9.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9.36亿元,同比增幅约30倍;扣非后净利润约12.88亿元,相比去年同期-2.9亿元增加了15.79亿元。中国铝业2020年度净利润水平为7.4亿元,今年一季度公司完成的业绩已经碾压了去年全年。

  公司表示,业绩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在铝价高位运行的市场环境下把握市场机遇,主营产品毛利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同时狠抓降本增效,主营产品竞争力得到提升。

  昨日,江西铜业发布的业绩预告显示,一季度实现净利润8.31亿元-8.79亿元,同比增长419%-449%;扣非后净利指标表现更为出众,达12.28亿元-12.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02亿元-17.5亿元。

  对于业绩大涨的原因,江西铜业同样表示,主要金属产品产量和价格同比上升,推动业绩增长。资料显示,公司主要产品为高纯阴极铜、工业硫酸、黄金、白银。

  近期,受最大铜产国智利关闭边境消息影响,铜价应声上涨,并迅速传导至二级市场。4月8日,有色板块走势强劲,江西铜业涨幅达9.51%。

  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或加大

  今年以来,全球通胀交易升温,包含铜、铝、钢等金属在内的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目前仍在高位运行。

  “由于疫苗接种铺开,全球疫情对经济影响趋缓,加之美国等持续加码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再加上2月以来美债利率上升对科技类股等高估值资产构成一定压力,这些都利好周期股表现。”周茂华表示。

  铜价在2月份飙升触顶后,3月份出现回撤,目前维持高位震荡态势。此前,中信证券给出未来一年铜价将有望突破12000美元/吨的预测。

  钢价的走势同样凌厉。截至4月6日,唐山地区普方坯出厂价已涨破5000元/吨。兰格钢铁云商平台监测数据显示,唐山钢坯价格刷新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纪录,创13年历史新高。

  铝价方面,沪铝主力合约价格从去年年初的11000元/吨左右一路上涨,今年3月创下17955元/吨的阶段高点,4月以来已站稳17000元/吨,4月8日报收17525元/吨。中信证券研报指出,随着消费旺季来临下的库存去化开启,伴随着可能的碳达峰政策催化,维持未来一年铝价突破2万元/吨的判断。

  已经处于高位的大宗商品,后市又将如何演绎?业内人士表示涨价行情有望持续,但短期波动仍存。

  新时代证券研报指出,目前商品涨价只完成了一半,周期股的行情依然没有结束,但是节奏上周期股进入投资的第二个阶段,波动可能会加大。

  周茂华表示,从全球经济复苏态势和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看,仍对周期性板块有利,但需要关注全球利率中枢态势,一些存在估值泡沫的资产未来的压力预计有所增大,建议投资者选择未来盈利确定,估值合理的资产。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