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证网
返回首页

小米集团一季度毛利率创新高

杨洁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5月24日晚,小米集团发布的财报显示,2023年一季度,小米集团实现总收入594.77亿元,同比下滑18.9%,环比下滑9.9%;毛利率同比提升了2.2个百分点至19.5%,创历史新高;经调整净利润为32.33亿元,同比上涨13.1%,环比上涨121.3%。

  库存稳步下降

  2023年小米集团整体经营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一季度,小米集团整体毛利率提升至19.5%,同比提升了2.2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费用规模下降至94亿元,同比降低6.4%。

  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小米整体存货金额为426亿元,同比下降超24%,环比下降超15%,实现连续三个季度下降,为近九个季度以来最低水平。

  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小米集团在境内外自有渠道库存均实现稳步下降,已基本解决掉库存的问题。

  由于一季度加强清理库存的力度,小米集团智能手机的平均销售价格(ASP)由2022年第一季度的每部人民币1188.5元下降3.1%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每部人民币1151.6元,叠加智能手机整体出货量下滑,导致2023年一季度小米集团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降23.6%至350亿元。

  小米集团智能手机高端化战略有效推进。小米集团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定价人民币3000元及以上机型)出货量在整体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占比同比增加4个百分点。据第三方数据,小米智能手机在中国大陆地区人民币4000元-5000元价位段销量排名安卓第一,市占率同比提升至24.1%。小米集团中国大陆地区智能手机ASP同比涨超18%,创单季度历史新高。

  受益于高端化战略推进、产品组合改善以及核心零部件(如存储器及显示面板)价格下降,虽然2023年一季度小米集团智能手机业务收入下滑,但毛利率仍获得改善,为11.2%,环比提升3.1个百分点,同比提升1.3个百分点。

  AIoT平台连接数突破6亿

  小米集团财报披露,截至2023年3月31日,小米AIoT平台连接的IoT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数同比增长29.2%达6.18亿;拥有5件及以上连接至小米AIoT平台的设备(不包括智能手机、平板及笔记本电脑)用户数同比增长29.6%达1230万。

  2023年一季度,小米集团的IoT与生活消费业务收入为168亿元,同比下降13.6%,毛利率达15.7%。在IoT相关产品中,一季度小米集团智能大家电品类(包括空调、冰箱、洗衣机)收入同比增长超60%。其中,小米空调出货量同比增长超60%,小米冰箱出货量同比增长超200%,小米洗衣机出货量超25万台。

  2023年3月,米家APP月活用户数达7810万,同比增长18.8%;全球及中国大陆MIUI月活用户数分别增长至5.95亿和1.46亿,用户活力持续释放。截至5月21日,小米MIUI全球月活用户已经突破6亿。

  2023年一季度,小米集团互联网服务业务收入达70亿元,同比下降1.2%,毛利率提升至72.3%。其中,通过扩大曝光、提升转化率等方式,小米游戏业务逆势上涨,收入同比增长16.3%,达13亿元,实现连续七个季度的同比提升。受益于境外互联网用户数持续增长,小米集团境外互联网服务收入由2022年第一季度的16亿元增长16.4%至2023年第一季度的18亿元。

  全年研发投入预计超200亿元

  财报显示,2023年4月,小米集团正式组建AI实验室大模型团队。目前小米AI领域相关研发人员超1200人,未来小米将不断挖掘AI相关的用户场景,发挥技术优势,并以开放的态度与合作伙伴开拓更多机会。

  卢伟冰强调,小米会积极拥抱大模型技术,但小米不会像OpenAI那样去做通用大模型,而是寻求大模型与自身业务的深度协同,例如与小爱同学、MIUI、机器人等业务相结合,同时也不断提升集团的内部工作效率。

  关于AI大模型,小米集团副总裁、首席财务官林世伟在业绩电话会上透露,“已经把业内大模型团队都过了一遍”,小米会采用惯用的“打法”,也就是战略投资等方式,来实现AI大模型方面的生态合作。

  小米集团一季度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支出同比增长17.7%达41亿元。其中,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费用为11亿元。小米集团预计2023年总研发投入将超200亿元。

  对于汽车业务进展,卢伟冰表示,今年小米汽车在进展上将符合甚至略超预期,后续将按计划进行夏测和冬测,明年上半年会如期与大家见面。

  近期国内手机厂商OPPO关停了自研芯片业务,引发业内关注。对此,卢伟冰表示,小米自研芯片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终端产品的竞争力和用户体验,小米自研芯片的投入决心不会动摇,也充分认识到芯片投入的难度、长期性、复杂性,不能以百米跑的方式跑马拉松,而要尊重芯片行业的发展规律,打持久战,做长期奋斗10年、20年的准备。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