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国金证券:灵活操作 均衡配置

国金证券金融产品中心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2021年A股市场关键词围绕“风格转换”和“行业轮动”展开,整体赚钱效应下降,大盘指数全年以震荡为主,各行业缺乏趋势性机会,但结构性行情仍存在其中。2022年上半年经济大概率延续下行趋势,但在政策托底呵护下有望逐渐筑底,下半年随着消费回暖有望温和恢复,A股市场整体并不悲观,指数或延续震荡走势;债市方面,经济较弱是长端利率上行有顶的核心支撑,流动性宽松是长端利率向下突破的催化剂。

  大类资产配置建议

  基于当前市场环境,建议谨慎应对、灵活把握。在权益基金方面,可重视选股能力较强的中小市值风格基金,以及在机会扩散趋势下能较好把握市场机会,投资相对积极灵活的基金。在行业主题基金方面,可着重挖掘配置倾向高景气、高成长的新能源、科技、军工行业,以及性价比逐渐显现、有边际改善预期的消费、基建板块的产品。固定收益类基金方面,关注信用风格稳健,久期策略灵活胜率较高的产品。对于“固收+”类产品,建议在关注收益弹性的同时优选下行风险控制能力优秀、权益风格相对均衡的产品。对于QDII,可发挥其投资地区的多样性及投资选股范围更广的优势,优选深耕港股的同时亦能兼顾美股、中概、A股等多个市场的全能型选手,把握港股结构性机会。

  各类型基金具体配置建议如下:高风险基金组合可以配置30%的主动股票型基金、20%的混合-积极配置型基金、30%的混合-灵活配置型基金以及20%的混合-保守配置型基金;中风险基金组合可以配置20%的混合-灵活配置型基金、30%的混合-保守配置型基金、30%的债券-完全债券型基金以及20%的债券-普通债券型基金;低风险基金组合可以配置20%的混合-保守配置型基金、50%的债券-完全债券型基金以及30%的货币市场基金或理财型债基。

  权益类开放式基金:

  分化加剧,识变从宜

  从业绩增速、估值水平来看,2022年中小市值风格的优势有望延续。随着投资机会的扩散,基金重仓股集中度明显下降。投资机会扩散也使得市场热点轮动加快,对投资机会的变化、市场节奏的把握,也对基金灵活操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2022年,无论是行业景气、微观行业短期供需格局变化,还是自下而上的个股挖掘,更需要积极灵活应对。对于积极灵活的基金产品,除了表观上的换手率、留存度等指标,也需要了解基金灵活操作背后交易的出发点,也是提高对基金投资价值判断的置信度、定性研究的重要环节。

  从行业角度把握2022年投资机会有两条主要思路:一是自上而下紧跟国策,把握方向;二是从中观视角判断行业景气度,并结合估值进行性价比检验。同时,结合行业逻辑进行分析,可重点关注高景气、高成长的新能源、科技、军工行业,以及性价比逐渐显现、有边际改善预期的消费、基建相关主题基金。

  固定收益类基金:

  固收投资将迈入增强新常态

  利率中枢下行、信用利差压缩,纯债基金收益空间逐渐变窄,越来越多固收管理人通过把握转债、股票等权益类资产的投资机会,增厚组合业绩,2022年固收投资将迈入增强新常态。固收基金方面,重在把控信用风险,获取确定性票息,择机把握债市波段,因此在基金选择上关注信用风格稳健,久期策略灵活胜率较高的产品。

  “固收+”基金方面,含权资产配置是收益的胜负手,在把握“双碳”“高端制造”“国产替代”主线行情提高收益弹性的同时,适当分散均衡配置控制下行风险,胜率相较赔率或更为重要,建议在关注收益弹性的同时优选下行风险控制能力优秀、权益风格相对均衡的产品。

  QDII基金:

  全球配置稳字当头

  海外方面,2022年随着美联储加快Taper节奏、英国宣布加息,全球流动性拐点已现,通胀依然高企,美元指数或持续强势,预计各类资产价格表现大概率将不及2021年。港股方面,2022年港股市场整体趋势性反弹的空间依然有限,更大概率会维持在底部持续拉锯;另一方面,随着估值走低和市场情绪开始企稳,港股的配置性价比不断提升,且具备阶段性向上修复的动能。

  建议2022年先对美股QDII维持标配,后续酌情逐步低配。新兴市场方面,港股尽管仍处于磨底阶段,但估值低谷意味着向下空间已然有限,挖掘超跌优质股和政策利好方向的机会大于风险,建议可将投资范围兼顾港股及美股的科技主题基金作为权益类QDII的辅助配置。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