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宁闽成立省级资管公司 地方版AMC注册门槛调整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最新获悉,继2013年江苏、浙江两省首批设立省级资产管理公司后,近期福建也成立了地方版AMC,由福建省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下称“福建投资集团”)注资10亿元成立全资子公司福建省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闽投公司”)。

工商资料显示,闽投公司工商注册办理于2014年6月13日,经营范围主要为“开展福建省范围内金融企业不良资产的批量收购、处置业务”,此外还包括资产管理相关的企业并购、重组、投资业务。

6月25日,记者致电福建投资集团,对方相关人士证实闽投公司确为福建投资集团下属企业,但具体情况还不了解。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福建投资集团的消息人士处获悉,闽投公司在福建投资集团内部已挂牌成立,法定代表人及董事长均由福建投资集团总经理彭锦光兼任,但由于资本认缴尚未完全到位,目前没有真正开展业务。

记者还进一步了解到,除福建以外,宁夏也已成立省属资产管理公司,山西、山东亦由省金融办牵头筹建区域资管公司,国内第二批地方版AMC或将批量诞生。

闽、宁落子AMC

与江苏、浙江两家首批成立的地方版AMC相比,闽投公司组建模式更类似于浙江浙商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两者注资资本均为10亿元,注册地均位于省会城市,出资人均为省属国资集团。

公开资料显示,福建投资集团是该省政府授权的投资主体和国有资产运营机构,注册资本100亿元,旗下涵盖金融、产业、投资等多个板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上述消息人士处获悉,闽投公司的组建与浙江模式的区别在于,闽投公司并非一家新注册成立的企业。事实上,在2008年这家公司就已注册成立,近期福建省政府在此基础上,对其注册资本、经营范围进行了变更,从而赋予该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功能。

这与2012年财政部、银监会联合下发的《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并不冲突,其明确“各省级人民政府原则上只可设立或授权一家资产管理或经营公司,只能参与本省(区、市)范围内不良资产的批量转让工作”。

闽投公司早期人员也将来自于福建投资集团内部,将与福建华投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华投公司”)“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华投公司同样为福建投资集团全资子公司,为集团旗下的投资平台,投资范围包括金融、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

除了福建,宁夏自治区也已成立区域性AMC,名为宁夏宁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宁金公司”),已获得宁夏金融办审批,且已工商注册成立,经营范围为金融不良资产投资及处置、委托清算、投资管理等。

工商资料显示,宁金公司注册资本仅为1亿元。此前有媒体报道称,2013年底银监会下发通知,规定新成立的地方版AMC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亿元。宁金公司的成立或意味着这一门槛在操作中有所调整。

地方版AMC侧重不一

目前已建立省级资产管理公司的省份,多集中于东部地区,且省内金融类不良资产压力较大。银监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商业银行东部地区不良率为1.12%,高于中西部地区,其中浙江、江苏、福建位于前列。

不良贷款处置均为各家省级AMC业务重点,但各省级AMC将会对衍生业务有所侧重,这将构成每家公司的业务特色。以成立最早的江苏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江苏资产”)为例,目前江苏资产除不良处置外,另一特色业务是咨询、直接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江苏资产成立后很快就在总部无锡与各家金融机构洽谈合作,2013年底建行不良资产包在北京挂牌转让,江苏资产最终竞标购得江苏无锡资产包,债权金额高达20亿。

一位江苏银行业人士表示,江苏资产的不良资产收购处置,一类是传统模式,一类是新型的结构化处置,如指定交易、委托清收。上述建行资产包收购属于第一类,通过竞购获得,然后通过债转股、以物抵债、债务重组等方式进行处置。

金融不良债权处置并非各个省份筹建AMC的唯一动力。据记者了解,央行此前曾做过一次调研,截至2013年2月份,国内已有18个省份设立具有不良资产处置的省级资产或经营公司21家,尽管被赋予金融企业不良债权处置功能,但上述公司多数仅经手国有企业重组产生的资产,鲜有涉足金融类不良债权。

“背后的原因很多。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方式多元化,例如在浙江,金融机构与企业搭档处置不良就很多见,并不完全借助不良资产包批量转让。同时,不良债权评估、处置等程序非常专业,很多省级公司不具备条件。”上述江苏银行业人士称。

在他看来,去年以来地方政府开始对省级资产管理公司产生兴趣,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提防多发的区域性金融风险事件。省级AMC具备地方政府背景,具有更强的便利性和沟通能力。

这无疑将形成地方AMC与四大AMC模式的区别。例如,浙江省级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提出,对不良资产以债务重组为主要模式,重点考虑发挥地缘优势,采用企业重组、兼并收购、资产证券化等差异化的处置方式。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