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兴业证券张忆东:把握“黄金坑”机会

张焕昀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日前,在“2019年基金服务万里行——建行·中证报‘金牛’基金系列巡讲”浙江杭州专场活动中,兴业证券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发表了以“拨云见日”为主题的演讲。他指出,随着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在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背景下,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脱颖而出,强者恒强。而面对短期调整带来的“黄金坑”机会,或许是长线布局核心资产的好时机。

  投资突围关注三点

  张忆东表示,在国际竞争发展大背景下,如何寻求投资突围之道,主要有三点值得关注:第一,中国企业进入全球布局的新阶段,中国经济也必须注重社会公平与规则,消费与创新是经济转型的必然选择。

  第二,把握中国金融体系重构的战略机遇期。金融供给侧改革的内涵从去杠杆走向结构调整,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资源流向更有效率、更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领域。

  第三,要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盈利能力。包括重视微观、淡化宏观,中国各领域都将加大分化,核心资产将呈现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大趋势。

  张忆东指出,各领域头部公司将会带动各行业效率,有助于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近几年,国内宏观经济发展更强调稳增长,从微观上看,强者恒强,中国优质公司的ROE跟中国GDP增速开始出现越来越大的反向喇叭口,总资产周转率的经济效率也在改善。“因此,展望资本市场的未来,要淡化短期周期波动、淡化总量数据,把眼光放在长期的结构、长期的微观上。”

  张忆东认为,从微观角度出发,首先看现金流和盈利的匹配度,拥有健康现金流的绩优公司,说明其在全市场具有真实的竞争力;其次是看ROIC(资本回报率),好公司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强,能超越周期波动;最后要看业绩和估值的性价比,如果好公司的估值很贵,也不应该进行配置。

  张忆东认为,展望明后两年,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体系重构,信用传导机制开始顺畅,未来中国的长牛应该是更广阔领域的核心资产,包括科技、制造业、金融及今年的消费股等在内,各领域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或脱颖而出。

  张忆东表示,国内资本市场投资者资金性质的改变正面临质的飞跃。一方面,国内经济结构调整正在驱动机构化力量上升,特别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传统经济领域的产业资本逐步退出实业,而把资产资金交给专业资产管理人士打理。另一方面,海外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大趋势方兴未艾,在海外负利率的背景下,中国的核心资产,无论A股还是港股,都具备长期配置价值。

  新牛市是核心资产牛市

  张忆东指出,长期来看,中国核心资产已经处于配置价值凸显的“黄金坑”中。特别是从全球各类资产对比来看,随着全球无风险收益下行,中国核心资产的性价比更高。

  张忆东指出,当前,美国、英国10年期国债收益下行,欧元区、日本长债收益负利率加深,新兴国家普遍降息以应对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中国无论是10年期国债收益,还是核心资产的股息收益率都对全球配置资金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而市场也遇到短期调整,核心资产内部也出现一定拥挤与分化现象。该如何应对?张忆东表示,在当前的背景下,核心资产可能存在阶段性被砸出“黄金坑”的机会,考虑到2019年经济环境更加有利、回撤空间可控,维持“2019年类似2005年、2013年是新牛市的起点,行情N型走势”的判断,而新牛市是核心资产的牛市。

  同时,张忆东提示投资者注重资金性质划分。长线资金配置偏好的“类债券”蓝筹股有较好的抗跌性,可以在市场恐慌时布局,以长打短。其次,强者分化,医药、消费、科技等前期强势板块进一步分化,可以利用半年报业绩期精选性价比高的核心资产逢低买入。防止伪核心资产出现“黑天鹅”式的风险。而短期考核的相对收益型资金方面,做交易也不如调整持仓,精选最具性价比的核心资产,防止“伪核心资产”的基本面触雷、防止“抱团取暖”高估值拥挤交易下的短期踩踏风险。

  在投资主线上,张忆东认为,离不开“与时间赛跑”这一主题。中短期来看,应精选消费及服务业相关龙头并重视盈利和估值的性价比,立足于下半年的减税、扶贫、稳定就业、刺激内需及相关政策,可以继续掘金食品饮料、医药、教育、家电、社会服务业、电商及其他新兴消费服务。中长期来看,精选“补短板”领域的科技龙头并防止估值泡沫,聚焦政策扶持之外的真正“自主可控”的科技实力、盈利能力;长期来看,利用“黄金坑”布局中国“最硬的核心资产”,包括难以替代或者不可复制的品牌消费品,也包括金融、机场等“类债券”行业具有竞争优势的优质龙头企业。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