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权益类ETF规模突破万亿元

张舒琳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今年以来,ETF蓬勃发展,近日权益类ETF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其中,华夏、易方达、国泰等前十家ETF领域的头部公司占据逾八成市场份额。基金人士表示,在这一领域,越早入局的公司越有竞争优势。

  发展前景广阔

  在结构性行情背景下,权益类ETF规模突飞猛进。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2日,全市场543只权益类ETF规模达到10007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关口。

  从单只产品来看,规模最大的3只ETF仍是老牌宽基产品,分别为华夏上证50ETF,规模573.44亿元;南方中证500ETF,规模446.99亿元;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421.45亿元。此外,今年以来,还有不少行业主题ETF规模突破200亿元,包括易方达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50ETF,今年以来份额增长201亿份,规模达到324亿元,成为仅次于国泰中证全指证券公司ETF的第二大窄基指数ETF。

  对此,华北某基金经理表示,在国外成熟市场,指数基金规模已超过主动权益基金,指数基金将成为发展主流,中国的指数产品发展空间仍十分广阔。

  值得注意的是,24只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权益类ETF产品几乎均被该领域的头部公司所占据。华夏、易方达、国泰、华泰柏瑞、南方、华宝6家基金公司旗下共有21只规模超100亿元的权益类ETF。

  从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来看,华夏基金管理权益ETF规模达到2275.94亿元;其次为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达到1257.27亿元。仅这两家公司的管理规模就占据权益类ETF总规模的35%。国泰基金、华泰柏瑞基金、南方基金、华宝基金管理规模则分别占据9.27%、8.78%、8.41%、5.65%。整体来看,ETF管理规模靠前的十家基金公司占据了82%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有33家基金公司管理权益类ETF的规模仅占据不到1%的比例。

  后来者难居上

  尽管规模分化明显,但今年以来,仍有不少基金公司萌生了进军ETF阵营的想法。某中小基金公司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正在考虑上报ETF产品,但目前仍犹豫不决。一是因为成本较高,二是在目前的格局下,中小基金公司很难再找到新的突破点。此外,观察到近期部分基金公司的新发产品,无论规模还是成交量都与预想情况有差异,更感到难以入局。

  某华北中小基金公司在今年迈出第一步,成立了第一只行业主题ETF。一位基金经理告诉记者,公司把发展ETF当做战略任务,但一番梳理后发现,不少高景气度的赛道都已经被抢占先机,作为中型基金公司,后发劣势明显。因此,只能在没有太多竞争的赛道中寻找新机会,并寻找更为细分的切入点。

  “与主动权益基金不同,ETF并非基金经理看好就可以去做。公司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无论系统建设、宣传投入,还是后期流动性维护,都必须依靠公司战略支持。”上述基金经理称,以系统建设为例,ETF需要每天做申赎清单,清单一旦出错会导致严重后果,包括受到监管处罚,或者面临巨额赔偿等。因此,风险控制非常重要。

  此外,越是头部公司或越早入局的公司越有竞争优势,无论是跟券商合作,还是跟其他机构的合作上,先发者都具有更多资源。一位管理宽基指数ETF的基金经理表示,虽然也看好一些主题赛道,但目前这些产品明显同质化,而若想与三方合作推出新的指数产品,也很困难。“此前我们和三方指数公司沟通过,想做一些细分赛道的产品,但对方早已和头部公司形成合作伙伴关系,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他直言。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